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儒学”,正在走向复兴?(3)


    儒家资本主义议题,本质上是东亚国家—社会在发展之中寻求突破西方“坏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思想阐释。彼时,中国思想界缠绕在“姓资姓社”问题上,关于东亚四小龙“好的资本主义”描绘,似乎为改革提供了新的论据。
    不过,随着1992年之后中国再次强势崛起,“姓资姓社”不需再讨论,东亚儒家资本主义这样议题,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非但如此,儒学本身的价值,也再无人关注。
    进入新世界,儒学突然又热起来了,不过这种热,首先是在媒体上呈现出来的。2004年,由号称当代大儒的蒋庆编撰了12册的《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出版发行。随后,美国耶鲁博士候选人薛涌在《南方都市报》撰文予以抨击,认为蒋庆此举是鼓吹“文化蒙昧主义”,由此引来一批活跃于儒学论坛的儒学或传统文化的忠实信徒的响应,并引出一些自由派人士对于薛涌的回应。这一年关于保守主义的争论,格外激烈,随后这一年被命名为“文化保守主义年”,文化保守主义就开始浮出水面。
    此后,在2006年,更大规模的关于儒学的宣传,从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开始。一位女主讲把《论语》热推向了高潮。非但电视节目收视大热,根据该档电视节目制成的图书,也创下近年来思想文化类图书发行的一个记录。
    不过,电视“孔子”随后就遭遇了学术“孔子”的抗议。这出热闹的大戏,延续至2007年,又因为李零《丧家狗》的出版,更进一步演变成学术“孔子”对垒学术“孔子”。李零的说法,是认为孔子不过是个平常人,也有穷困潦倒“惶惶然如丧家犬”之时,不过新儒家的另一位代言人陈明不以为然。陈明对于李零的评语,是:
    作家的文采、训诂学家的眼界、愤青的心态。
    在陈明看来,李零是不懂政治家的孔子,厚污古人。
    不管怎么吵,2004年以来关于儒学的一个态势,是在不断吵闹中不断壮大。有意思的是,这种吵闹,往往仅发生在学院中人身上。
    真的推动传播儒家的,把孔子传播出去的,还只有那位大受学院派抨击的百家讲坛女主讲——于丹。我的意思是,无论于丹的“孔子”是真是假,她在把孔子市场化这个层面,远胜学术界的“争鸣”。
    儒学,复兴的可能性在哪里
    抛开学术视角之外,我们可以看看“儒学”在社会层面近几年大规模的运作。
    新世界以来儒学开始频繁跟国家“软实力”联系在一起。从2004年至今,中国已建的孔子学院和课堂超过500家,这是文化输出的一个重要项目,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实力,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电影《孔子》在2010年上映的时候,全国投入拷贝2500个——超过了由《建国大业》创下的1450个拷贝的纪录,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发行之最。
    同样,自2004年曲阜公祭孔子以来,每年都有一场隆重的祭孔大典。于此同时,各地举办的孔子文化节,也不在少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