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帛书《易之义》键川、阴阳、刚柔、文武思想合论(3)

与论键卦一样,《易之义》对川卦又有一段重申性论述,此段论述较之上面关于川卦的议论大同小异。其所同者在于主旨一致,都是论证川之顺从的本性。其所异者在于二者侧重点不一样,前文比较笼统,加之有阙文,故只是大致陈述了川之柔德。此处再次论述,则更加完整、系统。首先指出《易》之川,是阐明雌道的,故以“牝马之贞”喻之,“童兽”之“童”为幼小之意。大为阳,小为阴,故牝马、童兽皆属川类。(第256页)[2]《说卦》亦有“坤为子母牛”一类的观点,与此类似。此处赞扬川之牝马属良马之类。《易之义》上文论键卦以龙开端,此处论川以马开端,符合《周易》经文的意思,显系承经文而来。川向上承键之性,在下安顺宁静。外表有美好的形态,内里有贤德之品质(此处虽有阙文,但前半句已将大意道出),招徕众人,具有文德。此意《说卦》、《彖传》曾论及。《说卦》云“坤为众,为文”,《彖传》云“西南得朋,乃与类行”、“利西南,往得众也”,皆指坤以文德得众。《易之义》强调川之文德,文与武相对而言,文有文彩谦和意,这里突出的是其谦和、恭逊之意,与键之武、果断、刚强相对。下文又进一步明确川之德落实到人类生活中的身份归属,“是故文人之义,不待人以不善,见恶默然弗反,是谓以前戒后,武夫昌虑,文人缘序”。这段话将川之特性引申到文人身上。文人的德行特征从川德而来。文人以善待人,发现恶则反省自身,《论语·里仁》有“见不贤则内自省”之语,与此意合。此处“以前戒后”若承上文,则有以前恶为鉴,警戒自身,不要重蹈覆辙之意;若接下文,则有效法键德,警戒自身之意。总之从《易之义》作者的观点看,是“武夫”(具有键德)提出方略,文人(具有川德)遵循规则紧随其后,即《文言》所说“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其后的“履霜坚冰至”,将爻辞与自然现象联系起来。《易之义》解为“逊从之谓也”,是从气候的变化(由初寒到严寒)程度,来比喻川紧随键后,正是上文所云“武夫昌虑,文人缘序。”“岁之义,始于东北,成于西南”属于卦气说,与《说卦》“帝出乎震”的后天卦序相同。东北为艮,为立春;西南为坤,为立秋。万物的生长,始于春而成于秋。《易之义》在此论及“岁之义”,目的并非谈卦气,而是通过季节变化讲义理。故云“君子见始弗逆,顺而保NFDC2”,君子应遵循天道,顺从自然之理,看到变化的开端不要迎向险阻、逆向行事,而应顺应变化谨慎行事。对卦辞“东北丧朋,西南得朋”的解释是丧朋的东北方(艮)非吉祥之处,而西南方(川)可以得到贤人。武夫能够抗击敌人,文人能够辅佐国家,对敌坚强,辅佐长久,这样就是天下的幸事。从《易之义》的论述看,作者每每将武夫、文人对举,而且都是武夫置于前,文人置于后,武夫为主,文人为辅。从卦的角度说,武为键,文为川。从哲学思想看,《易之义》倡导力在德前的思想(当然并未否定道德的作用),突出以力服天下的主张,显系战国时代的产物。其对六二爻辞的解释偏重于文的方面,即偏重阴柔之德。故云“性文武也,虽强学,是弗能及之矣。”“性”,指本性、天生之性。本性具有直内义外的品德,不是后天勉强力学所能达到的。这有点像《中庸》所云圣人天生具有“诚”一样,都是“生知”说。川之内美在此表现为文人之动的特性方面。文人的进取是柔和谦逊的。对于小事,要时时劝谏;对于大事,要顺势成全。其智慧见地不要过度,而且态度务必要柔顺谦和,让君主容易接受。追随君主做事而不能居有其功,这是《诗》、《书》所教导于人的美德。六三爻言《诗》、《书》对人的教化作用。于《诗》言之,中国自孔子以来就倡导《诗》教,后被概括为“温柔敦厚,《诗》教也。”于《书》言之,《尚书》多言道德教化,强调为政以德。《周书》中周公的为臣之道就是居功不自傲。此处言《诗》、《书》之道与孔门教化甚合。《易之义》申明《诗》、《书》之道,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文人如何保全自己,全身远害。其对六四爻辞作了“君子言于无罪之外,不言于有罪之内,是谓重福”的诠释,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通过对《易之义》的内涵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易之义》是一个对《易经》进行重新阐释的文本。其作者通过对键川、阴阳、刚柔、文武思想的诠释,表达了自己的易学观。(作者:王 莹 ) 
    参考文献: 
    [1]陈松长,廖名春.帛书《二三子问》、《易之义》、《要》释文[A].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2]赵建伟.出土简帛《周易》疏证[M].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 2000.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