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清末“国学”概念的提出及其特点研究(2)


    纵观各种学术专著和论文,各学者对“国学”概念和属性的文本深入和理论探索不可谓不足,但或有有偏失之处,或限于一隅,不能反映当时文化思想的整体性。限于笔者所获一手研究资料极少,学理修养又极浅,而前人研究万卷充栋,不能也不必整理总结出一个全新的系统,故本文的努力一方面在于试图从“国学”一词的重新提出这个历史事件作为基础对当时“国学”概念所蕴含的性质和品格进行考察,另一方面则在于整合折中各家观点,对过往晚清“国学”研究有所拾遗。
    一、关于近代“国学”概念提出的几种说法 
    (一)黄遵宪1887年完成的《日本国志》中对日本“国学”的介绍
    编辑《章太炎讲国学》的张昭军在论及国学概念时没有明确指出是黄遵宪首次提出“国学”概念,但是,将黄遵宪《日本国志》介绍日本“国学”这个事实在时间排序上列于最先位置。他的依据是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提到“近世有倡为国学者”这样的说法。 为了考辨《日本国志》之国学概念问题,田正平、李成军《近代“国学”概念出处考》一文对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日本国志》全文进行检索,发现有9处涉及“国学”这个概念,其中有5处为介绍或涉及日本江户时代之“国学”, 虽然黄遵宪介绍了日本近代意义上的“国学”,但是,当时中国学者,包括他自己都尚未意识到把国学概念从日本学术中剥离出来,以分析中国固有学术。该文认为:1887年黄遵宪完成《日本国志》的时候,中国社会仍然相当保守,以至于他虽努力向朝廷推介,但该书还是因为受到李鸿章等权臣阻挠而被搁置起来,直到甲午战后才得以出版。也就是说,黄遵宪仅仅是在中文文本中引进了“国学”这个概念,其内容仅指日本江户时代之国学,黄遵宪在撰写《日本国志》时缺乏提倡国学的主观意图,因此,他并没有提出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 
    (二) 梁启超最早采用近代意义的“国学”概念
    1901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撰写《中国史序论》,第一次在公开媒体使用“国粹”一词, “中国民族固守国粹之性质,欲强使改用耶稣纪年,终属空言耳”。1902年梁启超又致函黄遵宪,谋创《国学报》,黄遵宪则复函建议撰写《国学史》,称不宜过度提倡国学,应开大门户、迎纳西学,国粹主义应该缓行,待中西融合之后,再倡国学之复兴。数月后,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发表,该书结尾数次提到“国学”,“近顷悲观者流,见新学小生之吐弃国学,惧国学之从此而消灭。吾不此之惧也。但使外学之输入者果昌,则其间接之影响,必使吾国学别添活气,吾敢断言也。”卢毅认为梁启超是国人中最早将国学一词用于中国者,刘梦溪认为:“尽管我不能断定,任公先生1902年关于《国学报》的构想,是否就是晚清之时的‘国学’一次的最早出现,但在时间上是非常早的。”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梁启超是近代国学概念的提出者,由于任公特殊的政治和学术身份吸引的目光,由于他对时代变迁把握和保种存学的大声疾呼,使得任公所倡导的国学概念迅速流传,所以梁启超最先提出“国学”概念一说影响甚巨。 
    (三)吴汝纶、罗振玉于1902年采用“国学”概念
    田正平、李成军在《近代“国学”概念出处考》一文中提出:按照桑兵在1999年出版的《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的观点,最早使用国学概念应当始于1902年8月,主要是赴日游历(如吴汝纶)及流亡者接受日本朝野人士的意见,借日本国学概念移指本国既有学问。桑兵的主要依据就是古城贞吉劝吴汝纶的一段话:“勿废经史百家之学,欧西诸国学堂必以国学为中坚。”但梁启超最先提出“国学”概念的说法也源于1902年秋梁黄之间的书信往来,时间上稍晚于吴汝纶,而桑兵在2001年出版的《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一书中将梁说置于吴说之前,可见桑兵已经注意到吴说证据不足而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类似的还有罗振玉在1902年也到日本考察,在其《扶桑两月记》一书中也提及“国学”,通过考察《永丰乡人行年录》,罗振玉是“孟春三日发东京”,孟春即阳历三月,那么从时间上来说是罗振玉采用“国学”都比梁启超和吴汝纶早了,我们是否可以认定罗振玉最早采用“国学”概念呢?情况并非这样简单。 
    (四) 1900年及以后在上海出现“国学社”
    桑兵在《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一书中还指出:“据说1900年王钧卿、沈知方、刘师培、宋雪琴等人在上海创立国学扶轮社。后一事尚有可疑,因为国学扶轮社的出版活动,可查证的多在1905年以后。倒是出版《三十三年落花梦》的国学社,至少1903年已经成立。”但据宋原放等主编《上海出版志》记载,国学扶轮社成立于1902年。不管国学扶轮社成立于1902年还是1900年,有一点是基本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国学”一词已为时人接受与认可,并以成立社团的形式来保存、研究和传播,一个学术概念从被发现、接受、采用到以群体的力量推行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至少应该在1902年以前,那么国学扶轮社的主要成员在此以前必定采用了“国学”一词,在此并以之为社团核心内容。这样的行为与梁启超、罗振玉、吴汝纶等人只在思想上以文章为载体来提倡国学是否更具有说服力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