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论孔子对“礼”的政制规范性解释(1)


    内容提要:春秋时代是“礼坏乐崩”的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孔子以“孝”、“忠”、“义”三者的辩证关系来解释“礼”的政制内涵并赋予其儒家重视生命权利和家庭情感的伦理特色,将家、国、天下解释成一个有机而又关联递进的政制实体,以“父慈子孝”、“君礼臣忠”、“天子遵道义、邦君重礼仪”平衡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关系,倡导上位者的权力与责任、下位者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和谐政制,开创了中华民族“德礼之治”的政治思想传统,奠定了中华法系“礼主刑辅”的政制伦理基础和“天下归仁”的和平主义国际交往原则。
    关键词:礼,政制,孝,忠,义
    中国有理论体系的思想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孔子所开创的儒家学派。春秋时期的基本纪年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由于孔子的祖国—“鲁国”以《春秋》为书名纪录了这一段历史,之后中国学者就以“春秋”来界定“东周”历史的前半段,而其后半段历史则被定义为“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在春秋战国550年的“东周”时期,中国历史见证了前所未有的变局:从分封建侯的“诸侯国”联盟走向秦一统天下的“帝国”政制。秦帝国虽然只存在了15年,但通过“汉承秦制”却一直绵延至1912孙中山创建的中华民国时期,这就是明末思想家王夫之所宏论的“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的“郡县之制”。这个政制的思想基础便是“阳儒阴法”,儒学因此也被冠以中国最正统的“入世哲学”,其为社会所设想的政治和法律规范就是以“仁”为价值取向的“礼”,亦称为“仁礼之学”。
    一、天下:政制与伦理特色的世界观念
    夏商周是儒家的人所推崇的理想政治时代,故称为“三代”,其开创者都被信以为“圣王”,他们的实际领袖亦被尊称为“天子”。“天子”所管辖的行政区域就是“天下”。“天下”既是当时中国人的世界概念,也是当时中国人的行政规范观念和伦理观念,儒家的人倾向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①]来表达其所蕴含的政治法律意义。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的“天下”实际上是由大小一百二十多个诸侯国所构成的;这些诸侯国理论上是由“天下共主”—周天子所分封的王室子弟、功臣、姻亲或先代贵族的领地,如景公问政孔子的齐国便是周代的开国元勋姜太公的封地,孔子的出生地鲁国是周朝开国天子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的封地,而孔子去见由淫女南子干政的卫国则是武王弟弟康叔的封国,所以孔子说“鲁卫之政,兄弟也。”[②] 除鲁、卫、齐之外,孔子“周游列国”中尚有曹、宋、陈、蔡、楚、匡,甚至一度想到要去晋,后因晋内乱而未成行。在这些诸侯国中还有其附属国,大户人家聚居的城镇—“千室之邑”以及诸侯国中的权贵们所拥有的采地—“百乘之家”。诸侯国中的大者称为“万乘之国”,小者称为“千乘之国”。“乘”本来是指当时作战用的战车,将官们所乘的每辆战车之后跟随几十名步兵,构成一个计量单位,以统计一国家的兵力和国力。春秋时代的“万乘之国”大概只有齐、晋、楚、吴和越这“五霸”,中国人当时的世界格局完全是由这五个超级大国所主宰,是司马迁所谓“幽厉之后,周室衰微,诸侯专政,……五霸更盛衰”[③]的非常历史时刻,之后便演变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七雄”。所以,“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都是主导着秦统一前中国人世界格局中的“万乘之国”,它们在政治外交中纵横捭阖、军事上征战讨伐,企图实现自己天下“霸主”的野心,以取代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在周天子所辖的核心地带—王畿之外,由诸侯国如齐、鲁、卫、宋、晋、燕等拱卫,它们对周天子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政治上听命于周天子,军事上替中央政权镇守疆土,文化上恪守周朝礼乐丧庆的传统,以表明中央天子与外地诸侯之间的主属关系。按照“三代”所形成的行政理念,中央天子所在地是诸侯国所拱卫的中心—“中国”,即京师或首都,在其外围按照距离“中国”的近远分为“诸夏”,即华夏族的各诸侯邦国,在诸侯邦国之外更远的四周就是“四夷”或“四裔”,即像一件衣服的最边缘部分,其重要程度远逊于衣服功能的中央“领袖”部分,仅从距离“中国”的位置来看,先是“内其国而外诸夏”,之后便是“内诸夏而外夷狄”[④]。当时中国人被判处的刑罚其轻重也与此“天下”的世界图景相关,一如西方近代惩处重刑犯人或流放异教徒远至美洲或大洋洲,所谓罪分三等:大罪投四裔,次罪投九州之外(相对偏远的异姓诸侯邦国),再次罪则投“中国”(京师)之外(同姓诸侯国)。这些“四裔”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被贬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和“北狄”。这个世界图景的地理分布可以缩小为形象的衣服:中心是领袖,边缘是裔;齐、鲁、宋、卫是诸夏中相对东周京城洛邑(今河南洛阳)较近的地方,也是周开国重臣和姻亲的封地,晋、楚、燕、秦等则是诸侯邦国中离京畿偏远而毗邻夷狄的封地或兼并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