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哈贝马斯:西方理性主义(4)

。因此,任何一种法律在实质上都必须立足于一种立法仪式【14】。
    因此,我们可以把上述内容归结如下:现代社会所特有的意识结构源于文化合理化
    ,而文化合理化包括认知、审美表现以及宗教传统的道德评价三个部分。有了科学和技
    术、自律的艺术和自我表现的价值以及普遍主义的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三种价值领域
    就出现了分化,而且各自遵守的是自己特有的逻辑。这样,不仅文化的不同组成部分(
    认知部分、表现部分以及道德部分)有了自己的"内在规律",这些价值领域之间也形成
    了紧张关系。伦理理性主义最初还和它所依据的宗教语境保持一定的亲和性,伦理与宗
    教却与其他的价值领域势不两立。韦伯发现,这就是"用知识把(内在财富和外在财富
    )有意识地提升为理性财富所导致的一个普遍结果,它对宗教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15】。反之,这也是合理化辩证法的出发点,韦伯由此展开了他对时代的诊断,这
    一点我们在后文中会看得很清楚。
    (c)在个性系统中,文化合理化对应的内容是生活方式,其基本动机是韦伯关注
    的主要内容,因为韦伯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发生的一个因素,虽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在生活方式的价值趋向和行为结构中,韦伯揭示出了信念伦理在个性中的相关概念。信
    念伦理扎根在宗教当中,具有原则性,它遍及资本主义的基础层面。因此,伦理理性主
    义首先由文化层面渗透到了个性系统。事实上,以职业思想为核心的新教伦理意味着:
    伦理理性主义为对待内在事件,特别是对待社会劳动领域中的社会互动的认知工具立场
    提供了基础。认知合理化和法律合理化也深入到了这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趋向当中,并与
    职业领域建立起密切联系。相反,合理化文化的审美表现部分在行为结构和价值趋向中
    有着相应的个性特征,而行为结构和价值趋向与生活方式之间是相互对立的。
    韦伯研究了合理生活方式的宗教基础。他所依据的主要是典型的日常意识以及加尔
    文派、虔信派、卫理公会派以及从洗礼运动中分裂出来的一些宗派的观念。经过认真研
    究,韦伯得出了如下主要特征:
    -- 彻底拒绝巫术手段,以及一切作为拯救手段的神圣因素,也就是说,宗教彻底
    解神秘化了。
    -- 单个信徒在世界中坚决孤芳自赏,因为面临着偶像化的危险;在团契当中依然
    如此,因为它拒绝把选民区别开来。
    -- 最初由路德确定的职业观念;根据这个观念,信徒在尘世中完成他的职业,以
    此来证明他是上帝的孝顺子民。
    -- 把犹太教-基督教的遁世转变为勤勉工作的苦行主义,外在成绩尽管不是个体救
    赎命运的实际原因,也是认识原因。
    -- 最后是严格的生活方式,它遵守一定的原则,主张自我约束和自我独立,并渗
    透到了一切生活领域,因为主宰它的是落实救赎的观念。
    上文根据社会、文化和个人的生活方式这三个不同的层面,对韦伯在《宗教社会学
    文集》前言中列举的合理化现象进行了归类和论述。接下来我想考察一下,"合理的"和
    "合理性"究竟意味着什么,但在此之前,我想用图表来展示一下韦伯所推断的西方理性
    主义不同现象之间的经验联系。为此,我首先区分了文化价值领域(科学和技术,艺术
    和文学,法律和道德),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现代从传统的宗教-形而上学世界
    观(希腊传统,主要是犹太教和基督教传统)中脱身出来,这些价值领域发生了分化。
    这个过程始于16世纪,到18世纪最终完成。此外,我还区分了文化的行为系统;在这些
    系统中,传统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彻底的研究:科学组织(大学和研究院),艺术组织
    (艺术生产制度,艺术分配和接受制度,艺术批评的中介机关),法律体系(专业法律
    的培训,科学的法学以及法律公开性),最终还有宗教团契(普遍主义伦理在这些团契
    当中被传授着和体验着,也就是说,有了制度的体现);再者,我还区分了奠定社会结
    构的主要行为系统:资本主义经济、现代国家以及家庭等;最后还有个性系统中的行为结构和价值趋向,它们集中反映的是生活方式以及主观主义的反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