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朱熹与王夫之的性情论之比较(7)

  情
    道————性 性————道;
    才 功效 
    道----性----正情----尽才----功效----尽性----道
    船山以张载“即气以言心性”的思路,指出人之不善,原因不在“气质”或“气质之性”,而在流乎情、交乎才者之不正。这一点与程朱的思想稍有不同。他认为,“舍气适足以孤性”,因而重视表现于生命之气的情、才。但如上所述,船山在“性情论”上,有时显得比朱子更保守,例如在四端之心的非情说上,恪守“性”的纯洁性,不容掺假,认定情是不善的根源,批评朱子“以性为情”、“以情知性”。他不主张“贱气以孤性”,又肯定喜怒哀乐等“人心”对于仁义礼智等“道心”的辅助作用,但强调见性之后,才能再使用情,绝不能“宠情以配性”。由王船山对李贽(1527-1602)的批判和咒骂,亦可以看出他对“情”之泛滥的深恶痛绝。船山关于正情、尽才而尽性的看法,则与朱子并无大的不同。但在“心、性、情、才”的论说上,船山偏重于以道德理性之“性”为轴心,从“性”“气”二本论出发说明问题,而朱子则偏重以“心”“性”“情”之一体三分来说明问题。要完整地理解朱子与船山心性论的异同,还必须涉及“气禀说”与“性习论”,在这些方面,二者分歧较大。船山批评程朱的“气禀说”,强调“习与性成”,“性日生日成”,以另一种工夫论,对治“宠情”的偏失。然限于篇幅,这些问题只好留待另一篇文章处理。(作者:郭齐勇 )
    注释:
    [1] 陈来.朱熹哲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 金春峰.朱熹哲学思想[M],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8. 
    [3] 刘述先.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M],台北:学生书局,1995.
    [4] 参见杨祖汉.儒家的心学传统[M].第三章.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5] 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M],唐君毅全集,卷十七.台北:学生书局,1990。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