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李大钊易学思想及其早期哲学(3)

二、一阴一阳:易之道也 
    李大钊指出:“一成一毁者,天之道也。一阴一阳者,易之理也。”(第197页)[1]当然,用成毁、阴阳来说明天地变化之理,以此指明中国近代社会与时推移的必然性是近代哲学家共同思维趋向,并非李大钊之首创。然而,将一阴一阳之理运用青春哲学与现代人生则自李大钊始。
    李大钊对阴阳之对立互补有着自己独到的体认。在他看来,“有生即有死,有盛即有衰,有阴即有阳,有否即有泰,有剥即有复,有屈即有信,有消即有长,有盈即有虚,有吉即有凶,有祸即有福,有青春即有白首,有健壮即有颓老”(第195页)[1]。生死、盛衰、阴阳、剥复、屈信、消长、盈虚、否泰、吉凶、祸福等等都是《易经》最基本用语,它们都是阴阳的具体表现形式,代表着大易哲学的辩证思考。生死、盛衰、阴阳、剥复、屈信、消长、盈虚、否泰、吉凶、祸福轮回反复,连续流转即各自向着自己对立面的转化就是易之道,这种转化代表了大化流行,无物常住,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没有这种对立性范畴及其向对立面的转化,宇宙将毫无生气,必是一片死寂,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宇宙之生化之道。 
    李大钊将易之道用来说明进化、战争、风俗、经济等现象与规律。他认为大易之道即宇宙之道,宇宙之道即宇宙进化之理。他说:“太易之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老氏之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知宇宙进化之理,由浑而之画,由一而之杂,乃为一定不变之律。因之宇宙间,循此律以为生存者,其运命之嬗蜕,亦遂莫不由固定而趋于流动,由简单到趋于频繁,由迟滞而趋于迅捷,由恒久而趋于短促,此即向上之机,进化之象也。”(第255页)[1]稍有点近代哲学常识的人都不难发现,李大钊的进化论深受严复天演论的影响,许多语句都直接来源于严复对进化论的宣传与介绍。但与严复不同是,李大钊将他接受的进化化与大易哲学进行比较、对堪、说明,以便相互发明,使之相得益彰。他用大易哲学解释、说明进化论,为之寻求进化论的形上学根据,但这并不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反而使进化更加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实现了中西文化的有机对接。这是李大钊对中国近代哲学的新贡献。 
    李大钊将易之道运用战争,力图揭示战争的最终理据。他在《战争与人口》一文中指出:“乾坤,一战局也。阴阳,一战象也。人类之历史,一战尘之积层也。造物之始,始于战也。万化之成,成于战也。人类之蕃,蕃于战也。”(第372页)[1]李大钊认为战争不可逃避,也不能逃避,人与天战,人与物战,人与人战,有物质之战,有精神之战,有铁血之战,有文化之战,总之“天演之变无止境,人生之患无穷期,战固不可以已矣。”(同上)李大钊认为,乾坤即宇宙就是战局,阴阳就是一战象,战斗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是战斗所表现出来的方式或战的形式不同罢了。李大钊进而从易理的角度寻找战争的最终根据。他指出: 
    神州哲理,阴阳蕴于太极。易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其生成创造者,亦莫非战象也。本体之质,既为战象所构成,斯其覆载之所被,运行之所周,尘尘刹刹,将无往而非战机矣。(第373页)[1] 
    显然,李大钊认为,两仪就是阴阳,阴阳就是两仪。太极生两仪就是太极生阴阳,阴阳蕴于太极。太极是生成创造的终极源头,太极本身含蕴阴阳两种对立的势力,故而“生成创造者,亦莫非战象”,“无生之体,互为抵抗,以竞存立,其理固若是矣。”(第373页)[1]李大钊将物竞天择的天演论与大易哲学有机结合起来,用以说明战争普遍性与绝对性。在李大钊那里,战争就是矛盾、冲突、对立的代名词,正是这些对立、冲突、矛盾推动着宇宙的演化,物种的进化,人类的进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