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张申府与20世纪中国哲学 (4)

“看,我现在就把这三个字写给你。‘实’,您知道,是我在‘五四’开始时的一篇文章的中心信念。我常写文章讨论真实的重要,及人们对真实视而不见的偏向。我在30年代甚而替一份叫《实报》的报纸写文章。我的大客观哲学,目标就是求实。‘活’,这个字看去多么简单,令人想起生活。但我的意思比较深入,比较接近辩证唯物论,它是关于事物常变,我们需要经常适应配合。这不同过去所宣扬的死硬教条,这不是真正的或活的马克思主义。‘中’,就是中庸之道,这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对我来说,这也是中国传统智慧的核心。……我一生都是守中道的人,我是气质使然,总是能够平复我的极端情绪,不致被它克服。” 
    这时申府先生手里拿着一份稿件,并对舒衡哲说:“这是给您的,《我的人生观》的暂定稿。”我想,这份送给舒衡哲的稿子,大概就是1982年刊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实”、“活”、“中”》一文了。在这篇文章中,申府先生说:“由实(唯物)而活(辩证——相反相成,执两用中)而达于中(适当、恰好、不多不少;也即应多者多,应少者少。应多者不多,应少者不少,就不是中)。”这里所引用的两段话,前一段是申府先生对“实”、“活”、“中”分别作了说明,后一段不仅作了概括的说明,而且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实”是“唯物”,但他对“实”作“唯物”解,常常也是用中国传统思想来界定,在他写的《实!》《说实》、《再说实》等文中说:“实!它实在是中国一个最好的传统”,“‘实’,乃是我生平最喜欢的一个字”,“实在都应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中国现在最需要的做人标准,也可说就是,思想是切实的,态度是诚实的,身体是坚实的,而生活是朴实的。总之,就是要实在。”《中庸》中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朱熹注谓:“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诚之者,未能真实无妄,而欲其真实无妄之谓。”申府先生所说的“实”应就是“诚”,即“真实无妄”,宇宙人生本自有其当然的道理,这是实实在在的,因此所谓“唯物”就是中国传统思想“诚”之义。而申府先生要求的“做人的标准”正是人所应追求的“真实无妄”。这是中国人的态度。孟子说孔子是“圣之时”,意谓孔子能适时而与时俱进,这就是“活”,辩证法是“活”的,“逻辑”也应是“活”的。申府先生说:“逻辑与辩证法,非持相须以为用,也相资以补正。不宜偏废。”“过去曾有动的逻辑与静的逻辑之争。我还要附带声明,我近来一个所得乃是:静的逻辑是没有的,凡是逻辑都是动的。假使不动,便无逻辑,不管形式不形式、无论如何,逻辑总要讲到思想,讲到推理;假使不动,能有思想么?能有推理么?”无论是辩证法或者是动的逻辑,都和中国传统的《周易》有相通之处,1944年1月,申府先生写的《天人行》中说:“大化如如,生生息息,有条有理,易简不易。动以矛盾,变在扬弃,相反相成,又负阖辟。”宇宙人生是有条有理的,这是宇宙人生必须遵循的。但是宇宙人生是变动不居的,生生不息的,任何方法都必须以此为据,如果把一切看“死”了,那么还有什么宇宙人生?“活”就是“发展”,就是“与时俱进”。因此,他认为要“由实而活”。申府先生认为“中”是“中国传统智慧的核心”。因为“活”也要有一价值标准,这就是“中”,故他认为应“由活而中”。《中庸》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朱熹注说:“大本者,天命之性,天下之理,皆由此出,道之体也。”“中”是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此道理是一切道理之源、之本体,是人应该遵而行之的,所以申府先生在《家常话》第100节中说:“自持中。与人仁。观物易。处事活。于学辨。立论通。脚踏实。努力行。遂众生。大众生。美众生。”这就是说“中”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人生境界,也许可以称之为中国的“圣人”的境界吧!申府先生说“孔子是最可以代表中国特殊精神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