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殷海光自由主义思想理论特质论析(2)


    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者都有这样的醒悟,都不同程度地调整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胡适晚年重新审视自由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他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说明中国是一个有民主、自由传统的国家,肯定中国文化里存在一个“自由传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由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紧张关系。殷海光的态度转变更为明显,他对西方自由主义生长的文化传统有深刻的认识. 更加重视自由主义的伦理道德基础,认识到民主制度需要科学理性,但不能止于科学理性,人不是机器,人所生活的社会不是一个逻辑系统,人大多数的时候是生活在“有颜色”(人文)的环境中的,人的生活除了理性起一定的作用,非理性的欲望、情感、意志、习惯等都会起作用。一个民主的社会应该建立在这些常人、凡人之上,不可无视这些重要因素。人文传统便是其中潜力最大的文化力量,中国的文化传统恰恰是一个以价值关怀为中心的,有着浓郁的人文精神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化传统中的许多人文资源可以为自由民主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的,所以他努力发掘传统人文资源,于传统文化中营造接引西方自由民主的文化氛围,并且致力于在传统文化中寻找与西方自由主义可以通约的因素,提出西方自由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沟通的想法。他由一个反传统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非传统主义者,开启了自由主义到传统中寻求支撑的思路,继他之后林毓生提出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的转化”的观点.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 
    三、凸显个人自由 
    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个人自由始终是西方自由主义的核心主题。自由主义把个人自由放在最优先的地位,认为自由首先是个人的,只有充分地、自由地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和公共的利益才能获得足够的保证,对个人财产的保护是保障个人自由的重要条件,对个人自由最大的威胁是政府,所以主张权力机构之间的制衡,主张建立以法治为基础的宪政制度。近代中国虽然引人自由主义,却以集体主义、群体意识淹没了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一方面,自由主义传人中国之时,正是中国封建政治秩序走向崩溃,传统思想价值观念受到质疑,国家处在危亡之际,救亡与启蒙是当时的时代主题。自由主义从进人中国始,便成了致富求强的工具,而其个人价值意义并没有被彰显。另一方面,在中国的传统里,个性是受压抑的,个人是从属于集体的,一切唯国家、集体至上。在这种集体主义思维方式影响下,个人主义的价值是难以得到张扬的。“五四”时期,个人主义虽然成为宣扬民主自由思想最重要的切人点,但是他们还是坚持社会本位的集体心态、群体意识,只把个人自由作为实现国家富强的手段,看重的是自由主义诸价值的工具性意义,使个人主义从属于国家主义、集体主义。 
    殷海光超越于前辈自由主义者的地方就在于他突出了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精神,把保障个人自由作为讨论自由主义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提出“诸自由即诸人权”的理论,把民主政治落实于个人自由,指出民主政治就是为了保障个人自由,并发展个人自由。他指出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出发点,是自由主义的基础和核心,个人主义主张“把人当人”,这是自由主义的核心精神,认为个人自由是一切自由的原始单位,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源泉,只有从个人自由出发,其他的自由才能实现,人类的价值才能落实。他认为个人自由是目的本身,而政府、国家都是服务于个人的。他还特别强调了内心自由在个人自由中的重要性。他对自由主义的理解是契合西方现代自由主义精神的,对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精神有深切的领会和把握.并为个人主义进行辩护,这正是他超越于前辈自由主义者的地方。殷海光对个人自由的强调,意味着百年来中国政治致思的主题由大同到自由的转变。前辈自由主义者致力于弘扬科学民主,而殷海光凸显个人自由,这说明面对不同时空背景,自由主义者致思的主题有所不同。相对于前辈自由主义者,殷海光更准确地把握了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精神实质,并突出了个人自由的优先地位。但是在中国要真正接受自由民主的观念,必须要破除整体主义思维系统,树立个人主义权威,这依然是当今自由主义者面临的重大困难之一。 
    从上面对殷海光自由主义思想特质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殷海光对理性有限性的反思,还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对个人主义精神的维护,都说明他的思想努力代表了“五四”以来自由主义发展的新趋向。殷海光已经超越“五四”的理路,重新出发寻找自由主义的发言位置,这象征中国自由主义自我反思、自我转进的开始。
    作者:张春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