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先秦儒家禅让思想的演变(2)

二、从《尧典》到《尧曰》:禅让思想的滥觞
    根据《尚书》的记载,尧把帝位禅让给舜,不但经过四岳的推荐,还经过三年的考察,舜经过一番退让,最后才继承帝位。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曰:“钦哉!”(《尧典》)
    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濬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厎可绩,三载。汝陟帝位。”舜让于德,弗嗣。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舜典》)[2]
    先秦时代以《诗》、《书》为教,尧把帝位禅让给舜的故事,在当时的学者之间代代相传。到孔子时代,禅让观念进入这位儒门先师的视野,他在对他的弟子们讲述唐虞之道时说: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论语·尧曰》)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发挥。《尚书》的说法是,尧经过三年的考察,发现舜有美好的德行和优秀的政绩,所以决定禅让给舜。孔子则不然,认为尧禅让给舜是因为“天之历数”在于舜,换句话说,舜登天子位是天命所归。这一点非常值得注意。
    首先,孔子这样说是与他的整体思想一贯的。在《论语》里面,孔子在很多地方提到“命”或者“天命”:“死生有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诸如此类。在孔子的观念里,人世间的大事都由天命作主,是人力所不可强违的。个人的生死尚且有命,更何况帝位的传递。
    其次,孔子以“天之历数”来解释尧将帝位禅让给舜,从而弱化了舜有美德与美政的事实,因此避免了有德行者即可得到天下国家的争论。根据孔子的主张,自天子至于诸侯,都应当努力培养自身的德行,对民众做出积极的示范,天下国家才能达于大治。从《论语》和其他可靠的典籍来看,都找不到孔子主张有德行者便可以得到天下国家的证据。
    再次,《论语》里面不乏孔子对尧、舜的赞美,但“天之历数在尔躬”那一段是唯一一处明确提到禅让的。在这里孔子无非是把它当作一个历史事件来讲述,或许还有赞美的意思,但他并没有说这样做是值得后世效法的,而且在同一章,紧接着尧舜咨命之下,就讲到汤武誓师。同样是讲述古史,我们就不能把它们拆解开来,认为孔子的意思是:前面的尧舜咨命是应该效法的,后面的汤武誓师则不是。本章的宗旨诚如朱熹《集注》所说:“具载尧舜咨命之言,汤武誓师之意,与夫施诸政事者,以明圣学之所传者,一于是而已。”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