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论《文心》的易象思想(2)


    《易》卦六爻,分内卦(下三爻)、外卦(上三爻)。《原道》只取其一,即上天下地中人之象。“兼三才”未“两之”。因为刘勰取象的目的,不在于说《易》,而在于论文。“兼三才”就够了。回顾上述,“实天地之心”,意谓人象贯于天象、地象的中心位置。
    细品上引《原道》文字,我们还可发现\刘勰严格运用《周易》的概念进行表述。《原道》称“天象”、“地形”,《周易》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原道》称“道”,《周易》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两仪”、“三才”与《周易》同;《原道》称“含章”,《易·坤六三》谓“含章可贞”;《原
    道》称;“道之文”,《易·贲·彖》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不难看出,刘勰是本着三极卦象来阐述问题的。
    综上所述,《原道》是取三极卦象作为文原的。三极之象既立,后文的生发便水到渠成了。
    下面只将《文心》取象的要者列出,不作说明;后文还要分类论述。
    《征圣》取有《央》、《离》卦象,《宗经》取有《蒙》的卦象,《辨骚》取有《乾》的卦象,《诏策》取有《姤》、《节》、《观》、《离》、《震》、《涣》等卦象,《议对》取有《节》的卦象,《书记》取有《中孚》卦象,《神思》取有《坤》的卦象,《事类》取有《既济》、《明夷》、《大畜》卦象,《时序》取有《离》、《乾》卦象,《物色》取有《复》《观》卦象。
    此外,有《通变》、《丽辞》取有爻变之象,《序志》取有筮象。
    三、象为文用
    刘勰取象以论文:文立而象显,象具而文生,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分析《文心》所取卦象,意义大致有四;象为文原,象通神理,象示通变,象以明义。
    其一,象为文原。
    如上所述,《原道》取了三极之象。三极卦象是以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出现的。这个整体便是文原。刘勰先述道之文,再叙人之文。“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这里的“心”是“实天地之心”的“心”,是指人。这就是说,有了人才有人之文。天之文表现为“象”,地之文表现为“形”,人之文表现为“言”。天、地、人都有各自的“文”,因而都是文之原。正因为如此,所以刘勰开篇便强调:“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这里的
    “文”,当然包括人之“文”。人之文的出现,必须以人的产生为前提。这就意味着人是“与天地并生”的。可见刘勰是将三才当作一个整体看待的。同时,也可推知刘勰是以人产生之后作为立论起点的。我们今天认为,人是后天地而由猿慢慢进化来的。但刘勰不计较其先后,从“文”的角度谓“与天地并生。”换句话说,这里的基本意思是,刘勰认为当天、地、人产生之后,才能产生一个包含天文、地文、人文在内的完全的“文”。
    既然天、地、人都是文之原,为什么刘勰只称文原于“道”呢?{原道》的“道”,源于道家思想。道家学派认为“道”是产生万物的本原。{老子》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地、人都是由“道”生成的,当然天之象、地之形、人之言也是自“道”发展而来。“道”的内涵为阴阳。由于“人法地,地法天”的缘故,“阴阳”便可包含与之相对应的“柔刚”与“仁义”。因此在三极卦象中,天极、地极、人极虽只表现阴阳的分别,却包含了“柔刚”与“仁义”的不同。
    天
    象、地形是“道”的产物,今天称谓自然的产物;人之言也是自然的产物吗?是的。
    “言立而文明”。人之文也是自然的产物。人之文是人的思维和意识的反映。恩格斯说:“如果进一步追问: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它们是从哪里来的,那末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不言而喻,人脑的产物,归根到底亦即自然界的产物。”[13]既然作为人的思维意识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文是自然界的产物,那末,自然界也就是文之原;即“道”为文原。
    当然,这里刘勰所谓的“文”,是指文的原始萌芽。这与鲁迅称未有文字之前就有“杭育杭育派[14]的逻辑是一样的。所以《原道》称:“人文之原,肇自太极。”
    但《原道》的目的,不仅在于说明文的原始因素原于“道”,更重要的在于阐述人之文是在“道”的基础上发展、成熟的。“道”的具体内涵就是三极卦象。“幽赞神明,《易》象惟先。”隐微曲折地表明变化莫测的道理的《易》象,是最早的人文,也就是人文之原。顺着这个逻辑,所以《宗经》称:“三极彝训,其书曰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很明显,这里也是就三极卦象来立论的。在刘勰看来,三才为文之原,反映三才的三极卦象则是人文之原。
    对于《原道》之“道”,《龙》学家的认识颇为分歧,唯心、唯物、心物二元论三者都有。我想,既然《龙》学家都承认《原道》的基本观点来自《周易》,就可顺便追问一句;是否取有卦象呢?如果上面关于《原道》取三极卦象的论述基本符合事实的话,那末,似乎可以在三极卦象基础上寻求“道”的涵义。如此,《原道》之“道”的哲学归属便只有唯物一家了。
    其二,象通神理。
    “幽赞神明,《易》象为先。”《易》象能含蓄而微妙地阐明神明之理,刘勰取象的根本原因正在于此。象赞神明与字载神明,其理相通。《易》,运用阴阳(-- 一)简单的符号组成卦象;文,则是运用文字复杂的符号构成篇章。两者的目的都在于表达“神明”之理。
    《原道》认为:人之文原于“道”,又表现“道”。故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意即人之文是“天地蓦本精神的体现”。[15]在这一逻辑的指导下,把“道”之文融合于人之文,所以说:“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辞之所以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