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化解全球化过程中宗教冲突的儒学资源(5)

[15] 有关王龙溪与佛道二教关系的专题研究,参见(一)、彭国翔:“王畿与佛教”,《台大历史学报》第29期,台北:台湾大学历史系,2002年6月,页29-61;(二)、彭国翔:“王畿与道教”,《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21期,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2年9月,页255-292。
    [16] 焦竑师从耿定向(字在伦,号楚侗,称天台先生,1524-1596),并曾在南京亲聆过王龙溪、罗汝芳(字惟德,号近溪,1515-1588)的讲席,在晚明不仅是一位阳明学的中坚,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鸿儒,所谓“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明史》卷二八八)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当时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与社会声望,被誉为“钜儒宿学,北面人宗”。(徐光启:《尊师澹园焦先生续集序》)四方学者、士人无不以得见焦竑为荣,所谓“天下人无问识不识,被先生容接,如登龙门。而官留都者自六官以下,有大议大疑,无不俯躬而奉教焉。”(黄汝享:《祭焦弱侯先生文》)并且,焦竑曾著《老子翼》、《庄子翼》、《楞严经精解评林》、《楞伽经精解评林》、《圆觉经精解评林》以及《法华经精解评林》等,更是当时会通三教的思想领袖。焦竑当时三教领袖的地位,甚至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在其回忆录中也曾提到。利氏这样写道:“当时,在南京城里住着一位显贵的公民,他原来得过学位中的最高级别(按:焦竑曾中状元),中国人认为这本身就是很高的荣誉。后来,他被罢官免职,闲居在家,养尊处优,但人们还是非常尊敬他。这个人素有我们已经提到过的中国三教领袖的声誉。他在教中威信很高。”参见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高泽译,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页358-359。
    [17] 这三种类型的区分最早见于Alan Race的Christians and Religious Pluralism( London: SCM Press and Maryknoll, New York, 1994, second edition),而为约翰·希克(John Hick)所大力发挥,如今在宗教研究和对话领域已经受到广泛的接受和使用。
    [18] 在不同的宗教传统中,超越者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在基督教中为上帝,在伊斯兰教中为安拉,在印度教中为梵,在佛教中为法身,在道教中为道,在儒学中为天理、良知等等。
    [19] 参见约翰·希克著,王志成译:《信仰的彩虹:与宗教多元主义批评者的对话》,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
    [20] 刘述先、杜维明是如今全球宗教对话中儒家方面的代表人物。在文明对话、全球伦理以及宗教对话三个相互交涉的领域,两位先生都代表儒家传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蔡仁厚先生早年亦曾与台湾著名的基督教学者周联华有过往复的对话,一度成为当时学界的焦点。而在当代新儒家人物之中,刘述先先生更是直接对“理一分殊”所蕴涵的睿识卓见进行了现代的阐释,并将其作为原则运用到了当今的全球伦理与宗教对话之中。参见刘述先:《全球伦理与宗教对话》,台北: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年版。
    [21] 圣严法师自己就曾指出:“中国历史上虽曾有过禁止佛教与摧毁佛教的政治行为,但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那是几次极其短暂的事件而已,儒家虽站在反对佛教的一边,却未以政治手段压制佛教。”,见释圣言:“明末的居士佛教”,《华冈佛学学报》第五期,页9。
    [22] 在2000年初出版的《全球对话》第3期“信仰的新宇宙”专辑中,代表世界各个宗教传统的专家学者分别探讨了自己宗教传统的基本意旨以及对于全球宗教对话的回应。从中可以看到,当今中西方代表不同宗教传统的学者都在极力发掘自身传统中“差异中的统一”这种观念。对此,刘述先先生曾经作过精要的评介,参见刘述先:(一)、“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以亚伯拉罕信仰为重点”;(二)、“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以东方传统智慧为重点”,二文俱收于《全球伦理与宗教对话》。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