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庄子与李白:人性的本真、放逐与无奈(3)


    其实,李白与庄子之间的联系远远不限于作品本身李白对庄子的继承,同时,由李白的《大鹏赋》中也可看出李白骨子眼里对庄子的推崇:
    “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于此赋中,李白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理解,再次拓展了大鹏的形象,比《庄子·逍遥游》则更进一层:“化成大鹏,质凝胚浑。脱髭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剧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煊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落,百川为之崩奔。乃蹶厚地,揭太清,亘层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
    这里的大鹏形象与庄子《逍遥游》里的大鹏形象有所不同,但绝对是受庄子的启发,在庄子的大鹏之上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大鹏形象。与庄子相同的是,大鹏形象不仅代表了作者自己理想中的自身形象,而且也寄托了作者游于自由之境的心愿:“俄而希有鸟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纲。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我呼而游,尔同我翔。’于是乎大鹏许之,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尺晏之辈空见笑于藩蓠。”
    如果我们依据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来看待这段话的话,我们可以说,赋中的“大鹏”和“希有鸟”都是一种意象上的代表。所谓“潜意识”即指没有跑到思维表层的意识。通读此赋,我们可以断定,李白潜意识里已把自己比作了“大鹏”,而“希有鸟”的代言人则应该是庄子。希有鸟“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是道家思想的典型表达。用“希有鸟”来喻庄子,则是李白没有说出来的对道家特别是对庄子的崇拜。我们在这里为什么要搬用外国人的心理学上的术语“下意识”或“潜意识”?就是因为李白从不直接说自己是倾向于什么的,少时喜好太多,阴阳家、纵横家、法家、道家和儒家均有涉猎。但人是讲究缘份的,李白于这篇赋中,已经不知不觉间流露出了他与道家特别是与庄子之间的无尽的渊源关系。
    李白少年即爱交道友,游仙山,尚隐居生活;李白豪放而浪漫的性格与他的出身、漫游有关,同时更与他的喜好有关。现在人虽无从考据李白年少时到底喜读什么书,只是从他的性格和他诗歌的风格来看,他则是偏好庄子的。仗剑行侠的英雄气概固然是他的推崇,但逍遥于四极,俯瞰于天下,任精神自由往来,任灵魂野马驰骋的气势则与庄子有着不解之缘。李白诗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与庄子《逍遥游》中的“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异曲同工!一样的傲岸,一样的磅礴,一样的充满了想象、奇幻的色彩,给读者带来了几乎是一样的深远、壮阔的意境。东方树《昭昧詹言》卷十二中说:“大约太白诗与庄文同妙,意接词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型。”李白诗无定式,长短不拘,格式不限,自由挥洒,如呵气行云,即行即止,任由自己摆布,随心所欲,酣畅淋漓。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太白诗以《庄》、《骚》为大源。”龚自珍则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明杨慎也说:“庄周、李白,诗于文者也,非工于文者所及也。文非至工,则不可为神,然神非工之所可至也。”(《杨升庵外集》)顾辚在《息园存稿》中也说:“文至庄,诗至太白,草书至怀素,皆名法所谓奇也。正有法可循,奇则非神解不能。”道出了庄周、李白神奇超旷的共同特色。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