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论语》“外传”——对孔门师弟传说的思想史考察(1)

内容摘要:
    本文以战国至秦汉间流传的孔门故事为考察对象,揭示这些传说在《论语》思想史上的价值。论述的问题依次为:一,传说与《论语》的关联形式,包括对故事加引述、结构性放大与整体改编三种类型的区分;二,孔子及其弟子在传说中的道德形象,重点是孔子称圣故事的演化;三,非儒家学派对孔子形象的另类叙述,即不同家派思想互动的特殊形式;最后,作者讨论这些传说对《论语》的经典化,以及作为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的意义。
    关键词:《论语》经典化,孔子形象,孔门传说,儒家人格
    External Biography of the Analects: the review of the stories of Confucius and his students in the light of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经典是被解释出来的。对《论语》这样没有作者,也不知编者的经典而言,这种说法更为贴切。不过,解释不能界定为狭义的注疏之学。它不只是对着文本逐字逐条的注释疏解,注疏通常是经书地位奠定之后的情形[①]。解释应当包括引述、讲述与注疏三个层次。引述与讲述对经典的思想传播,作用应该更基本。引述容易理解,子曰诗云,至今通行。讲述则指对经书所涉人物故事的叙述,它包括对真实的或想象的情节的补充。讲述的作用与引述类似,体现对经典的理解与运用。与《论语》相关的这类文献异常丰富,它同《论语》是记述体而非论说体有关。这种现象在先秦儒家文本《孟》《荀》中已有所见,而在非儒作品如《庄》《韩》,尤其是《庄》中,更是蔚为大观。秦汉文献中,儒家之《礼记》、《韩诗外传》、《孔子家语》之类自不待言,其他非儒或杂家文字中,也加入这种编撰与传播的行列。不过,这类故事除研究具体文献时会有所论及外,罕见有对之作跨越家派的整体考察。但是,本文的论述将表明,这些内容实质上是对《论语》的思想回应[②]。它们贯通儒门内外,进入诸子杂学,不仅扩大《论语》的思想史影响,更是《论语》经典化的重要环节[③]。从思想史看,那些可能不尽合史实的故事、传说,正是塑造传统的文化资源。仿古人的表达,我们姑且把考察的对象,称作《论语》“外传”。
    一、故事新编
    《论语》是了解孔子的基本文献,但它为孔子弟子或再传弟子所记所编,其最早成书时间未能判定,而相传为七十子所传,包含孔子思想资料的《礼记》《家语》之类儒家文献,是否有独立于《论语》的资料来源,也不能完全排除。因此,作者不准备把所有由“子曰”或“孔子曰”导引的言论,当作《论语》的反响。处理其他儒家以外的文献时则会更加小心。在《论语》及其他论述之间建立源、流关系,需要用心挑选与分析。此外,孔子以后的子、史之学,在论及孔子或《论语》时,包含有独立观念评注和故事讲述两种方式(后者常夹带议论)。但本文的对象主要是后者。这些故事不是对《论语》的简单复述,而是后者的衍生物。这种故事新编的方式,并非只是一种程式。归纳一下,大致有故事加引述、结构性放大、整体改编三种类型。在对其思想内容进行探讨之前,有必要先作类型考察。
    下面是故事加引述的例子。
    例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