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道德经与现代企业管理之十五:顺应社会篇


    道德经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本义】
    自古善于遵道而行的人,微妙玄通,深邃幽冥,是一般人难以识透的。由于难以识透,所以只能勉强地描述他们的形态:善于为道之人,行动谨慎如大象冬天涉过冰川;警觉戒备如猿猴警觉四周;恭谨自持如客从主便不逾距;不刚不柔如冰之将化;敦厚如纯朴无华。旷达如幽谷,不彰显如与世同俗。
    哪些人能在混浊中保持本心的澄明?能注意守静就能渐趋本心的澄明;哪些人能使安稳得到长久的维持?顺应时势而动就能趋动渐生。能保持这种顺应道的方法就是不去追求超越自然的所谓完美,正因为这种顺应自然的方法,所以能历久而常新。
    【管理启示】
    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不断能够在企业中脱颖而出,可人才通常不显山不露水,很难识别,而那些爱在领导面前展示自己的往往不是人才。从管理学角度来看,人才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管理决策关系着企业的命运,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优秀的管理者总是非常谨慎地处理每一个信息,不会因为它不起眼就不重视它,更不会因为与自己的观点不同就放弃它,这可能蕴藏着无限的商机,也可能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对管理者而言决策总是如履薄冰,谨小慎微。
    第二、 与社会需求相比,企业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能不断地顺应社会需求的变化,企业才会蓬勃发展。优秀的管理者总是象猿猴一样敏锐,机警地观察企业周围的各种变化,如国家政策、市场变化、竞争对手等。
    第三、 企业的命运关系着管理者的命运,企业荣,管理者荣,企业衰,管理者丧。因此优秀的管理者总是把企业的发展放到第一位,时刻约束自己的欲望,不断保持与企业整体目标上的一致,从不把自己凌驾在企业整体之上。
    第四、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管理者只是不断协调他们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从而使企业能够整体快速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刚柔并剂,通过员工之间的竞争使他们与企业目标相一致,通过文化的引导使员工把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统一起来。
    第五、 从本质上而言,管理者对员工是没有任何的吸引力的,吸引力的产生来源于管理者满足了员工的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一些管理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善于耍小聪明欺瞒员工,结果总会露出马脚,反而失去了员工的信任。优秀的管理者从不这样,他们朴实无华,实事求是,一诺千金,跟着他干,员工心理踏实。
    第六、 员工永远都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到第一位的,只有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统一起来,员工才会努力地为企业去工作,为了做到这一点,优秀的管理者总是虚怀若谷,不仅善于文化上的诱导,而且善于倾听,让员工喧泻不同的意见。
    第七、 从现代管理学角度来看,管理者投入的是管理能力,员工投入的是智力或体力,他们都是企业的股东,享受着同样的权力,不同的只是在企业中的分工。可一部分管理者总是把自己的地位放得高高的,让员工觉得企业很不公平,缺乏了对企业的信任,结果消极怠工。优秀的管理者从来就是把自己融入员工的队伍,拉近他与员工之间的距离,直接倾听最基层的声音。
    能够做到以上七点就是老子所认为的人才,哪些人能够在欲海无边的社会中保持这些优点呢?能够不断反省自己,用心去体察社会的人。哪些人能够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呢?顺应社会而动,就能够得到社会的支持,从而使自己强大起来。能够做到这些的就是那些处处保持与社会发展同步而不超越社会的人。正是这种不断寻求与社会变化相统一的方法,才能够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