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哲学视野下的汉易卦气说(4)

 四
    孟京之后,伴随着谶纬神学的勃兴,《易纬》诸篇相继问世。问世的《易纬》,将卦气说推进到一个新的理境。
    首先,在汉代宇宙发生论哲学主潮的氛围下,《易纬》将卦气之源作了终极性的追溯,使卦气说的学理体系得以更加完善。
    以往的卦气说,每每从乾天、坤地言起,将消息着的阴阳二气的本原溯至乾天、坤地即止,认定天地宇宙间,凡阳气皆本于乾天,阴气皆原于坤地。《易纬》则进一步,以其追本溯源式的终极性哲学探究之视野,究明天地乃由宇宙的终极本原太易步步演化而来,正是由在此一演化历程中因气之生与气之化所分化出的清轻之气与浊重之气凝聚所成。此清轻之气与浊重之气成了其后年复一年消息着的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它称:“昔者圣人因阴阳定消息,立乾坤以统天地也。夫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成而未相离。……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6](第10-12页)(《易纬乾凿度》卷上)这是在《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说的基础上,吸纳道家之相关识见所生发出的新论。此论在当时的哲学主潮下,从纵与横两个向度上,彻然打开了人们相对于由终极本原处演化而来,一直处于感性流变状态之中,并将继续如此流变下去的大宇宙的视野。
    其次,《易纬》全面继承并丰富深化了孟喜以来的的六十四卦卦气说,令此说大显其在“以人事明之”向度下的意涵。
    其继承此所言六十四卦卦气说如,《易纬稽览图》卷下即尝云:“小过、蒙、益、渐、泰,寅;需、随、晋、解、大壮,卯;豫、讼、蛊、革、夬,辰;旅、师、比、小畜、乾,巳;大有、家人、井、咸、姤,午;鼎、丰、涣、履、遁,未;恒、节、同人、损、否,申;巽、萃、大畜、贲、观,酉;归妹、无妄、明夷、困、剥,戌;艮、既济、噬嗑、大过、坤,亥;未济、蹇、颐、中孚、复,子;屯、谦、睽、升、临,丑。坎六,震八,离七,兑九。以上四卦者,四正卦,为四象。每岁十二月,每月五月(按,当为卦字之讹),卦六日七分。”[6](第153页)内中的十二支,即标示夏历的十二个月。
    其以本天道以立人道、法天道以开人文之理念,着力从“以人事明之”之向度出发,诠论《易》之意蕴之例,俯拾即是,兹仅举二例:
    《益卦》六二爻之辞称:“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可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易纬》乃以孔子的名义诠论道:“益者,正月之卦也,天气下施,万物皆益。言王者法天地,施政教,而天下被阳德,蒙王化,如美宝,莫能违害,永贞其道,咸受吉化,德施四海,能继天道也。”[6](第17页)(《易纬乾凿度》卷上)
    《随卦》上六爻之辞称:“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享于西山。”《易纬》同篇,亦以孔子的名义诠论道:“随者,二月之卦,随德施行,藩决难解,万物随阳而出。故上六欲待九五拘系之,维持之,明被阳化,而阴欲随之也。譬犹文王之崇至德,显中和之美,拘民以礼,系民以义。当此之时,仁恩所加,靡不随从,咸悦其德,得用道之王,故言王用享于西山。”[6](第18页)
    依照孟喜的卦气说,益卦和随卦,分别属于孟春正月寅、仲春二月卯之卦。《易纬》以其正大的终极人文关切,从关乎天下国家之整体命运的政道、治道之高度,对此两卦作出了如是之诠解,无疑令《易》之学术品位得到了空前升华。
    再者,《易纬》整合过去已有学术资源,继孟喜的六十四卦卦气说之后,推出了系统完整的八卦卦气说,从而使两种卦气说系统全然开显出来。
    《说卦传》“万物出乎震”一段文字,可视为八卦卦气说之原始形态。与孟喜同时而稍前的魏相,又曾称引过如下一说:“天地变化,必繇阴阳。……东方之神太昊,乘震执规司春;南方之神炎帝,乘离执衡司夏;西方之神少昊,乘兑执矩司秋;北方之神颛顼,乘坎执权司冬;中央之神黄帝,乘坤艮执绳司下土。兹五帝所司,各有时也。……春兴兑治则乱,秋兴震治则华,冬兴离治则泄,夏兴坎治则雹。”[4](第3139页)(卷七十四《魏相丙吉传》)此说脱胎于《说卦传》,唯乾卦、巽卦未于其中显用。《易纬》乃进而以孔子的名义言道:“《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秋冬夏之节,故生四时。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八卦。八卦成列,天地之道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矣。其布散用事也,震生物于东方,位在二月;巽散之于东南,位在四月;离长之于南方,位在五月;坤养之于西南方,位在六月;兑收之于西方,位在八月;乾制之于西北方,位在十月;坎藏之于北方,位在十一月;艮终始之于东北方,位在十二月。八卦之气终,则四正四维之分明,生长收藏之道备,阴阳之体定,神明之德通,而万物各得以类成矣。……岁三百六十日而天气周,八卦用事各四十五日方备岁焉。故艮渐正月,巽渐三月,坤渐七月,乾渐九月。”[6](第7-8页)(《易纬乾凿度》卷上)此言,通而言之,一岁约为360日,八卦各有45个显用之日,分别涵摄符示相应45日内阴阳消息、时令交替、万物生化之具体情状;细而究之,四正卦集中显用于四时至正最显之象所在的四仲之月,四维卦则显用于四时的孟季之月,即震显用于仲春二月,巽显用于孟夏四月及季春三月,离显用于仲夏五月,坤显用于孟秋七月及季夏六月,兑显用于仲秋八月,乾显用于孟冬十月及季秋九月,坎显用于仲冬十一月,艮显用于孟春正月及季冬十二月。四正卦各显用一月,四维卦分别显用两个月。而就四维卦显用所在的孟季两个月再予比观,则其显用之位更在四孟。
    在此基础上,《易纬》又以孔子的名义称:“八卦之序成立,则五气变形。故人生而应八卦之体,得五气以为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夫万物始出于震,震,东方之卦也,阳气始生,受形之道也,故东方为仁;成于离,离,南方之卦也,阳得正于上,阴得正于下,尊卑之象定,礼之序也,故南方为礼;入于兑,兑,西方之卦也,阴用事而万物得其宜,义之理也,故西方为义;渐于坎,坎,北方之卦也,阴气形盛,阴(按,此阴字当为衍文)阳气含闭,信之类也,故北方为信;夫四方之义皆统于中央,故乾坤艮巽位在四维,中央所以绳四方行也,智之决也,故中央为智。故道兴于仁,立于礼,理于义,定于信,成于智,五者,道德之分,天人之际也,圣人所以通天意,理人伦,而明至道也。”[6](第10页)这就在卦气说的学理氛围下,以天人关系为主线,视八卦涵摄符示了阴阳、四时、八方、五行、五常,视八卦涵摄符示了时空一体同流、互诠互显下的一直处于感性流变状态之中的天人宇宙间的万物万象万变,开显了一种八卦涵摄符示的天人一体同流、合一无隔的动态流转型立体宇宙图式。此一析论及所开显图式,令八卦卦气说的意蕴丰赡、深湛到了极致。依此析论及所开显图式,阴阳之气因其消息而具体展现为四时的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气,五行之气各有其表征自身之所以为自身的品质,这些品质因人与大宇宙的息息相通、一体无隔,而赋予人,形成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仁、义、礼、智、信五种本然品性和常理常道。人的这五种本然品质和常理常道,表明了其本然之性与生命本相的纯然至善,它们是人确立正大人道,顺利实现与天道、与大宇宙之感通,进而与其达成同步之脉动的基本凭借。此一析论及所开显图式,对天人之际问题,对儒家的天人合一观,作出了卦气说独特话语系统下的独特回答与诠释,也可视为对汉人的天人一体无隔、息息相通识见与信念的绝好注脚。
    最后,在体现着神学人文化、人文神学化的天人感应观的影响下,《易纬》亦以相当篇幅阐述了卦之显用正常与失常所致祥、灾之具体情形。
    《易纬稽览图》卷上在六十四卦卦气说的视野下,论及诸卦显用之情形时,即曾说:“诸卦气,温寒清浊,各如其所。侵消息者,或阴专政,或阴侵阳。”[6](第130-131页)又说:“阳(按,郑玄注,即指天子也。)感天不旋日,诸侯不旋时,大夫不旋期。凡异所生,灾所起,各以其政,变之则除,其不可变,则施之亦除。”[6](第145页)
    《易纬通卦验》卷下在八卦卦气说的视野下,论及诸卦显用之情形时,也曾说:“凡《易》八卦之气,验应各如其法度,则阴阳和,六律调,风雨时,五谷成熟,人民取昌。此圣帝明王所以致太平法。故设卦观象,以知有亡。夫八卦谬乱,则纲纪败坏,日月星辰失其行,阴阳不和,四时易政。八卦气不效,则灾异气臻,八卦气应失常。”[6](第207页)
    至于《易纬》对诸卦显用正常与失常所致祥瑞与灾异之具体情形、尤其是显用失常所致灾异之具体情形的开示,篇幅所限,恕不一一引述并评析。正是在这样一种理解视野下,《易纬》乃以孔子之名义,如此而从总体上阐发了《易》之为书:“《易》有六位、三才,天、地、人道之分际也。三才之道,天、地、人也。天有阴阳,地有柔刚,人有仁义。法此三者,故生六位。六位之变,阳爻者制于天也,阴爻者系于地也。天动而施曰仁,地静而理曰义。仁成而上,义成而下。上者专制,下者顺从,正形于人,则道德立而尊卑定矣。此天、地、人道之分际也。天地之气必有终始,六位之设皆由上下。… …故阴阳有盛衰,人道有得失,圣人因其象,随其变,为之设卦,方盛则托吉,将衰则寄凶。阴阳不正,皆为失位;其应实而有之,皆失义。善虽微细,必见吉端;恶虽纤芥,必有悔吝。所以极天地之变,尽万物之情,明王事也。”[6](第19-21页)(《易纬乾凿度》卷上)“极天地之变,尽万物之情,明王事”,与前所引“王者法天地,施政教,而天下被阳德,蒙王化”,皆表明,《易纬》在神学人文化与人文神学化双重学术品格下,将《易》主要解读为了一部王者洞悉三才、天人奥妙,法天率民,趋祥避灾,实现天下大治的正大人文王道之宝典。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