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老子的"返朴归真"与当代中国的伦理道德建设(2)

三  
    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走出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一直向往的理想的完美社会形态。但是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社会脱胎出来的,且在继承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必然要受到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和生活方式的围攻。但是,社会主义继承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目的,在于使自己逐步发展成熟起来,最终消灭和取代资本主义。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稳定高速发的同时,构建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是使社会主义持续、健康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思想保证。然而,构建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确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社会工程。 
    1、首先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曲折性、复杂性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树立人类完美社会形态一定会实现的价值观念,复归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本体,是构建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的精神重要支柱。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不同于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重要特征,"是要最坚决地打破过去传下来的所有制关系,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最坚决地打破过去流传下来的各种观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建立一个全新的没有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实现人类社会真正平等、自由全面文明的完美社会形态,必然要遭受资本主义通过暴力和非暴力的围攻。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就是美英炮制的经济隐蔽攻心战的牺牲品,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资本主义扩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促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正在向全球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美国谋求霸权的欲望更加膨胀,种种迹象表明,已经把中国视为其建立霸权秩序的主要威胁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战略目标。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邓小平开创的江泽民同志丰富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价值导向,重视社会主义的理论建设,不仅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持续、稳定发展p而且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莫运了复苏的理论基础,启发了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按照自己的国情建设社会主义。我们更应该看到资本主义的改良和自我调节发展,是以向人民让步,为社会主义作准备为代价。特别是从九十年代中期西欧经济低速增长,失业人数居高不下,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底层群众利益受损,人们普遍开始对右翼党的执政政绩不满。在这种政治经济背景下,以新中派自命的新一代欧洲社会民主党人宣布要在传统欧洲社会福利国家和新自由主义的竞争资本主义之间,走第三条道路,放弃了传统的国家预算主义和自由放任主义的对立,将二者结合起来,同时进行必要的福利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淡化意识形态,提倡社会公平,主张市场经济,不要市场社会,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范畴内对当代资本主义改良调整,缓和生产力巨大发展,新科技革命全球化的趋势下,资本主义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难题,是西方发达国家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外矛盾的战略抉择。客观上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21世纪初期美国虽仍然领导着世界经济,但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及美国"新经济"的发展(美国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转变创造了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的新经济增长模式《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一期第七六页)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也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加快调整改革,积极稳妥地参与全球化竞争,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目标,为实现人类完美社会形态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国际各利益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目的之间矛盾,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全球垄断与反垄断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这些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理想的完美社会形态一定会实现,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管理者应该坚定不移地树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本体的信念。 
    2、正确认识市场经济的二重属性,坚持价值取向一元化,构建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主旋律。为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它为社会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03页),揭示了市场经济的二重属性。资本主义市场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私人利益成为个人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p造成个体之间根本利益的对立,强化了商品生产和经营者的为己性和谋利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幸福生活的需要,决定了它首先是一种为他性和服务性的生产和经营洁动。但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之所以要进行这种为他性和服务性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也是为了自身利益实现其商品交换价值,获得他们所要追求的利润,也是一科为己性和谋利性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为他性、服务性和为己性、谋利性的二重属性是对立统一关系,也是义利观的对立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义与利的关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义是代表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是以实现社会共同富裕和人民幸福为价值目标,决不允许以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为代价谋取私人利益。如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社会上出现了拜金主义和损人利己盛行,就是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的行为。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要充分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发展生产力,并依法保护和保证个人的合法利益,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驱动力。如果没有追求个人利益的强烈愿望,如果不能保护和鼓励人们谋取个人利益的激情,就不可能高速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义与利的统一,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价值取向的一元化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主旋律,加强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和行政伦理建设。这就决定了社会市场经济有可能而且必须由代表全体劳动人民利益国家的各级政府依照价值规律调控消除市场经济二重属性的分裂与对抗,实现为他性、服务性与为已性、谋利性的统一。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不正当的权利与垄断,市场存在着欺诈与蒙骗,而无法调控人们的利已行为,必然会造成巨额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经济的大起大落与市场秩序的混乱,酿成经济危机。 
    3、调节利益关系,合理界定各层次伦理道德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效力的经济基础。精神万能论和经济万能论都违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不利于社会伦理道德建设的效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初步构建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是忽视个人独立发展的单项奉献的伦理道德,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根据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在的经济规律,分别不同层次合理界定伦理道德行为准则。对于共产党员和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在国家建立相应养廉措施的基础上应该做到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自觉为社会、为他人多做贡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行政伦理道德建设带动全社会的伦理道德建设;对于第二层次应该做到先公后私,先人后已,自觉地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第三层次应该做到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热爱科学,诚实劳动,不损人利己,不损公肥私。在合理调节利益原则的基础上,造成强大地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与论,促进全社会的伦理道德建设。 
    4、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制民主建设。以法律法规和特订制度的硬性手段支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有序的健康运行,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有效地约束那些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流行,以法律和普遍公认特定的法规和制度制约和避免个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为他性服务性与为已性谋利性的分裂或对抗的发生发展,支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保障民主,公正、平等、自由的民主法制社会的建立和发展。 
    5、正确认识德与道的关系,提高全民族的道德心理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思想保证。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道德心理素质的缺失。在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只偏重于强调人们应该怎么做,却没有解决人们为什么应该如此去做,更没有解决为什么有些人应该如此去做,而另一些人却可以不如此去做的问题。也就是说,人们只知"德"而不知"道"为何物。无法形成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自觉。按照道家朴素唯物主义的理解"道"是宇宙的本原及其运动发展的规律,"德"是万物无私奉献的自然本性,是道的功能显现,"道"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自然规律,"道"的本质属性是自然,是自然而然的存在状况。道与德二者构成物质世界的基础和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及力量源泉。老子认为"重识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深其根,固其栋,长生久视之道也"。(张松如著《老子说解》第59章,齐鲁出版社第364页),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的关键不单纯在于强调人们应该怎么做,重要的是要解决为什么要人们怎样去做,更为重要的是自己怎么做。提高道德心理素质,加大道德惩戒力度,推动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 
    6、批判的继承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伦理道德资源,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重要途径。无数的历史经验证明创新离不开继承,继承传统是创新的天然纽带。这是因为传统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逐渐形成的思想文化,已经稳固地植根于这个民族的性格中,积淀于这个民族每一个成员的血脉里。无数的事实也证明,马克思从来不对传统采取轻易否定的文化虚无主义态度。创新构建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同样离不开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资源。众所周知,儒道互补互融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主干和中华民族文化心态的基本格局及人生信念。儒家思想是中国社会精神的主动力,道家思想是终极关怀的哲学思想,是超越眼前利益,追求终极目标的"制衡器"是制约人的贪欲本能放纵追逐个人眼前利益的"减压阀",儒道思想互补互融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宝贵的文化资源。 
    综观人类自从走出原始野蛮状况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经历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以社会整体主义为特征的农耕时代的血缘家法伦理道德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以个人为本位利已主义为基本原则的工业时代伦理道德,及东方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初步构建的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如果说后者的产生是前者的否定,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产生则是否定之否定,是向起点的复归,但不是简单的机械复归,而是向更高层次的升华。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基础上做出科学论断,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认真领会"以德治国"方略的内涵,对于我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的建设,提高全民族的伦理建设素质,是有极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黄灿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