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孔子驾到2049中国史诗(4)

娱乐界眼中的孔子
    关键词:票房保证、噱头
    “孔子近年来一直都很热,于丹讲《论语》心得曾被炒得沸沸扬扬,胡玫拍《孔子》又一度卷起数万网友热议由谁来演孔子的热潮。” 
    ——“DIY孔子”活动策划人
    孔子无疑已经成为当下影视市场的“新宠”:胡玫导演的电影版《孔子》正在全国上映;由佛山电视台投拍、赵文瑄饰演孔子的电视剧版《孔子》在拍摄中就已经赚足了眼球了;湖南卫视组拍的电视剧《孔子春秋》也备受关注;多部门联合制作的动画版《孔子》则正在央视热播;此外,由张黎执导的又一部以孔子为主人公的电视剧也已经通过审批。难怪有评论说,如今的孔子俨然已经成了“影视红星”。
    既然被动地成为了“明星”,孔子自然也逃不开被恶搞的命运。近日,在电影《孔子》还没上映之时,就有网站搭上顺风车,推出了“恶搞孔子”的视频《孔子秘密档案》。此后,该网站还推出了“全民孔子计划”,让网友“DIY自己心中的孔子”。
    在采访中,该网站的编辑、“DIY孔子”活动的策划人段先生说出了自己的初衷。他认为,孔子已成为一个文化热点,虽然,孔子的形象几千年来已经有一个固定的说法,但其实对孔子,谁都没有真正的认识,所以他便想“通过这个活动把每个人心中的孔子形象表现出来,就像1000个读者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1000个人心中也有1000个孔子!我希望每个人对孔子都有自己独到的解读!”
    如今,“全民孔子计划”还在火热地开展中,目前流行的“孔子秀”也被总结为几种类型:于丹讲《论语》心得被称为“孔子秀”的“心灵鸡汤”型,张艺谋解读北京奥运开幕式是“孔子秀”的“团体操”型,胡玫版的大片《孔子》则被归类为“战战兢兢”型。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类似的活动最终的目的无疑还是为了追求疯狂飙升的点击率,就像当年的“国学辣妹”为了成名而选择穿着暴露,打扮妖冶地在孔庙内大摆热辣造型一样。
    对于网友动不动就拿孔子“开涮”,不断“恶搞”孔子的现象,中国孔子学院院长孔祥林表示,“孔子的形象几千年在人们心中就已经形成定论,不能胡乱恶搞。”孔祥林希望大家能对孔子有起码的尊重,“胡乱地恶搞孔子简直是对孔子的大不敬,甚至有些不择手段!恶搞孔子的人很有可能是想借此出名。”对于出现很多恶搞历史名人的现象,孔祥林很担心,他不希望孔子神圣的形象被毁坏,“因为现在的社会很浮躁,人们缺乏信仰,没有了做学问的心思,所以动不动就恶搞一个历史文化名人。”
        银幕与荧屏上的孔子
    电影《孔夫子》
    导演:费穆
    上映时间:1940年

    《孔夫子》是费穆集导演与编剧于一身的作品,饰演孔子和子路的分别是唐槐秋和张翼。影片创作的年代正值儒家思想被颠覆时期,拍摄于中国抗日战争“孤岛”时期的上海。那时上海电影业陷入混乱,无人再关注文化题材,片商群起摄制的是低级趣味、粗制滥造的电影,但费穆却坚持摄制有强烈人文气息的《孔夫子》,坚持在另一层面思考孔子。当年,影片上映5天便遭下片。费穆曾自言:“孔子只有道,没有术。他自己是一个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却做了一个时代的政治的牺牲。”后来,曾出版过《诗人导演:费穆》的电影资料馆研究主任黄爱玲表示,这是一部把圣人“人化”的电影。
        电影《孔子》
    导演:胡玫
    上映时间:2010年

    今年1月22日,由胡玫执导,周润发、周迅主演的史诗电影《孔子》公映,全国范围内投放的2500多个拷贝使其创下了历史之最。可惜,从观众的反馈来看,如此多的拷贝似乎有些供大于求,因为各大影院《孔子》的放映情况只能用平静来形容。对于这部投资上亿,明星阵容、题材引人的电影,韩寒的评论算作一个代表:“我以为《孔子》这部电影,从拍摄意义、商业利益、艺术追求、电影探索、教育启蒙、警世感人、视听效果、娱乐消遣和记录历史等任何一个角度,都没有存在的必要,是一部完全可以抹去的电影。”
        电视剧《孔子》
    导演:韩刚
    拍摄时间:2009年

    就在电影《孔子》上映的时候,曾经执导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导演韩刚和他的助手正在北京亚运村的一个宾馆房间里紧张地剪辑着同名电视剧《孔子》。这部汇聚了两岸三地的中国演员以及日本、韩国的外籍演员的电视剧版《孔子》定义为“中国首部人文圣哲大型电视剧”。导演韩刚表示:“孔子题材扎堆拍摄,赶巧了。这部电视剧从三四年前就着手创作剧本,本子挺成熟的。这是部历史正剧而非戏说剧,剧中与孔子相关的故事都发生过,有史料可查。”
        动画片《孔子》
    播放时间:2009年

    动画片《孔子》讲述的是孔子从一个贫民少年成长为万世师表的励志故事,分别刻画了孔子的少年、青年、中老年3个人生阶段。这部百集动画片不仅用了近5000万元的投资和强大的幕后创作团队,同时,还邀请季羡林担任动画片的总顾问并亲自题写了片名。剧本前半部分主要由张艺谋“御用编剧”李冯负责,后半部分由著名作家叶兆言执笔,最后再由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统筹全稿,可谓是中国动画界的一大手笔。此外,在动画片播出之后,孔子书包等衍生产品也随即面市。
        生意人眼中的孔子
    关键词:商业价值、理念导师
    “孔子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深入到每一个人心底的,用句大白话来说,他就有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海外,只要说是‘孔子曰’,可能都不需要做宣传。在国内更是这样,我们拍《孔子》不用宣传,大家都知道孔子是谁。”——电影《孔子》投资方中的一位老总
    “做孔子是受于丹启发,孔子有群众基础。”——韩刚执导的电视剧版《孔子》制片人郑克锋
    作为影视剧幕后的投资人员,这两位无疑都看到了大众对孔子的需求,或者说,是看到了孔子身上巨大的商业价值。其实,像他们一样嗅觉敏锐的商人并不在少数,有些人为了经济回报甚至做得更为过分。你能想象长须飘飘的古代圣人孔子和老子,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是什么样子吗?在某服装公司的路牌促销广告中,孔子和老子的画像就被迫成为了“时装模特”,在宣传画上,孔子和老子都被披上了西装,还系着领带。
    近年来,孔子大热,这种热不只体现在影视文艺创作的题材当中,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学班的创建之中,也体现在了很多商家和生意人的理念之中。作为孔子精神遗存俗世象征的曲阜孔庙,也得以借此历尽沧桑重现辉煌,但是,这份辉煌却依然躲不过被过度开发的喧嚣。
    几经起落的孔子,如今又添一重隐忧——市场化危机正在逼近这座百代道德重镇,“欲借孔子闻达于市场”的现象层出不穷。比如,山东曲阜有的出租车司机为了生意方便,索性改称自己姓孔。
    再如,由山东省济宁市某些人创意策划的“中华文化标志城”工程自从在2008年全国两会遭遇部分政协委员强烈反对以来,一直受到媒体与公众的持续质疑、谴责与反对。
    其实,孔子热和儒学热不是不能利用,而是要掌握分寸和方式。创始于2008年4月30日的儒宴餐厅对此就做出了一个堪称正面的榜样。这家由北京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独自开发的品牌是以孔子理念开设的筵席,其饭店的装修、菜品等等都多以孔子文化为底蕴,由历史名人、哲学道理到现今的儒家菜品,每道菜独具特色,即使是盛装器皿也是对孔子文化的一种体现。
    在如今这样一个信仰缺失,拜金盛行的年代里,如何利用孔子及其形象几乎已经成了一道严肃的公共课题。有人早就曾经感叹过,当孔子的形象越发模糊,儒家文化中的人伦道德功能早已退化时,下了神坛的孔子,几乎已经沦为任人打扮,各取所需的平台玩具。
    “子见南子”之事在孔子的一生中原本并非是重头戏,但如今,为了商业利益的考虑,编导们却偏偏以此章为据,并无限放大地演绎此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