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大师和小人给孔子的启示(3)

孔子与阳货的精彩过招
    此时的鲁国,是季孙氏掌权。我们这里所说的季孙氏是一个家族而不是一个人。话说到这儿,您自然就有了新的问题啦:那,此时的季孙氏家族的实际掌权人又是谁呢?
    这个问题还真难住了我:表面上,季孙氏家族的实际掌权人是季平子;而实际上,季孙氏家族的实际掌权人是季平子的家臣阳货!由于阳货这个人早年曾经有过一次对孔子非常不尊重的行为,使孔子看清了他的小人嘴脸,因此,便发生了《论语·阳货篇》中记述的那件事情:
    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想要孔子去拜见他。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去阳货家拜谢,却在半路上遇见了。阳货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跟你说……有才能却怀着不用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爱吗?”阳货自答:“不可以。”阳货又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聪明吗?”阳货又自答:“不可以。”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答应你,去做官了。”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阳货是孔子在政治上非常鄙视和反对的“乱贼臣子”,孔子不愿意与其交往,更不愿意去他手下做官。但是却屈于礼制的要求,不得不在接到阳货送来的礼物之后回拜他。而在此时双方的对话中,孔子行事处世中的智慧和高明之处,全都尽数展现。孔老夫子的那种既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又能睿智处事的精彩形象即使在今天,依然很有教育意义,令人佩服。
    我们话说回来。此时,在孔子眼中,季孙氏家族之所以如此之坏——臣子掌控鲁国实权,还公然与鲁国国君鲁昭公干仗,居然还真的打败了鲁昭公,都是因为他听信了自己的家臣阳货的话而已——也就是说,在孔子眼中,只要摆脱了家臣阳货的掌控,季孙氏一定能够很好地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正好,公元前501年,一直掌控着鲁国实权的季孙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季平子病死了。
    季平子死后,季孙氏家族表面上的掌权人该轮到谁了呢?当然是季桓子啦!正好,这个季桓子不想服从家臣阳货的领导。于是乎,心怀不满的阳货就找人企图谋害季桓子,当然是没有成功。阳货逃往了晋国,季桓子掌控了鲁国实权。
    阳货出逃了,孔子很是高兴。此时的他接连说出了关于君子的几段关于交友、自身修养、为人处世等方面的非常精彩的话语:“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总而言之,此时孔子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
    当然,此时鲁国的新的实际掌权人季桓子对于一直支持他向阳货出手的孔子也给予了高度的信任——51岁的孔子也被任命为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宰。
        再度出山做官
    在中都宰任上,孔子做得很好,历史上记载,孔子的政绩非常可观。“行之一年,四方则之”。于是乎,孔子由中都宰升迁为司空,管理建筑。再后来又升迁为大司寇,管理司法。
    此外,孔子还代理过三个月的宰相。在这三个月里,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哄抬物价;男女都分路行走;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四方的旅客来到鲁国的城邑,不必向有司求情送礼,都给予接待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
    为什么在孔子的治下,鲁国能够出现此种喜人的变化呢?在我看来,还是孔老夫子自己说的话最能反映发生此种变化的根本原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看来,此时的孔子,似乎正志得意满地实践着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主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