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人生的四种境界(4)

四种境界总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上述四种境界,显然只是人生自我实现历程中极其粗略的阶段性划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一书的目录表,实可视为人在自我实现过程中所经历过的最详尽的阶段和境界,只不过黑格尔主要是参照西方传统文化的发展史来描述这一历程的。若要了解我中华儿女在人生自我实现历程中所经历过的更详细的阶段和境界,也许需要写一部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背景的中国式的《精神现象学》,这也是我所期待于后学的一项伟大工程。
    四种境界总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且不说人人皆有“欲求的境界”,就说处于第三境界“道德境界”中的人,显然不可能没有第二境界“求知的境界”;全然无知,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境界”。第四境界“审美境界”也必然包含求知和道德,所以我一向认为,真正有“审美境界”的人也一定是“有道德境界”的人。
    我这里更想着重指出的是,高层次的境界往往体现、渗透在低层次的境界之中。择其要者言之,例如,一个现实的人,一般都有一定的第三境界“道德境界”,把“道德境界”渗透在第二境界“求知境界”中,就会使科学活动具有道德意义。又如最高境界“审美境界”渗透在其下三种境界中,就使人生各种活动、各种境界都具有美的性质:把“审美境界”渗透到低级的欲求活动之中,就会在茶中品出诗意,产生“味之美”。反之,一个以“欲求境界”占主导地位的人,则只能知道饮茶不过是解渴,无美之可言。把“审美境界”渗透到求知活动之中,就会产生“科学美”:科学家对科学规律之和谐与统一的“形式美”的体悟;对宇宙万物之可理解性(人与万物之融通)的“宗教感情”(爱因斯坦的观点);科学活动本身所具有的不计较功利的自由精神所带给科学家的一种愉悦之情,这些都是“科学美”的最佳体现(我并不把科学家在显微镜下和太空中看到的视觉美看作是“科学美”的主要例证)。当然,科学界只有一部分确有“审美境界”的人才能享受“科学美”,并非每位科学家皆能如此。把“审美境界”渗透到道德活动中,则也可以产生美。无以名之,姑称之为“德行美”。以纽约的后现代女艺术家M ierle Laderm an U kles为例。她站在清洁管理站的入口处和八千多名清洁工一一握手道谢,说:“谢谢你们让纽约保持了生命力”。清洁工人说:“一辈子没有见过这种事,如果这是艺术的话,我们喜爱这种艺术。”有人说,Ukles的行为不过是一种道德行为,不算艺术,算不上“审美境界”。其实不然。Ukles行为的特点正在于,她不仅仅是出于道德上的“应该”而行事,而是超越了“应该”,自然而然地从事这一活动,她把这一活动当作一种特别的“艺术作品”献给清洁工。在她的精神境界中,这一活动是席勒所说的“游戏冲动”——一种“自由的活动”、“审美的活动”。她的行为,像许多西方后现代艺术家一样,撇开了视觉美,而体现了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之美。
    其实,西方后现代艺术中那种关于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主张,就是要把审美的境界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具体地说,就是渗透到欲求、求知(包括功用)、道德……等等日常活动中。后现代艺术中那个著名的男女双双裸体之舞,同《西厢记》中“春到人间花弄色”那段诗句,一古一今,一中一西,一个是人体舞蹈,一个是诗的语言,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就其将高级的“审美境界”渗透、体现到低级的“欲求境界”一点而言,真可谓“异曲同工”,“其揆一也”。
    西方后现代艺术中,存在着许多缺点和片面性,例如为了强调艺术生活化,竟至完全否定视觉美,根本放弃绘画;为了强调生活艺术化,而降低审美标准,以致造成艺术庸俗化。我以为,艺术需要生活化,不应远离生活,但不能完全否定视觉美,更不能完全抹杀艺术美的特点;生活需要艺术化,不宜苍白乏味,但关键在于提高人生精神境界,而不只为了取乐,更不能造成低俗化。总之,人生应以高远的审美境界为主导原则。以此为主导,则虽“担水砍柴”,亦觉“此中有真意”;无此主导原则,则虽吟诗作画,亦只能贻笑大方。
    西方后现代艺术家毕竟不是思想家,对自己所崇奉的思想美、精神美,大多没有文字上的阐述,只有后现代艺术之父杜尚明白表达了自己的哲学观点和美学观点,即反对西方传统的非此即彼、界限分明的思维模式,而崇尚亦此亦彼、万物融通的思想,颇有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相似相通之处。但杜尚所提倡的“审美境界”,重在逍遥自在,超然物外,缺乏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我认为,我们所提倡的“审美境界”,应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得到启示。《精神现象学》是一部描写人的自我实现历程的大书,其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强调这一历程的漫长性、矛盾性和曲折性。人为了达到自我实现历程的最高峰——“绝对精神”,需要经过一系列不断克服对立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总是原先以为真的,到后来才认识到其为不真。经过这样不断接受经验、教训的历程,人生的最后目标,才作为一个“身经百战”、“遍体鳞伤”的“战将”而出现于世人面前(美国著名哲学家J·Royce语)。我把黑格尔所谓接受“经验”、“教训”的历程,称为“磨炼”。我以为人生最高境界“审美境界”,既非漂亮、好看之类的“视觉之美”,亦非庄子的“逍遥”之境和王维的“万事不关心”的“禅意”之境,而是一种经得起磨炼的蓬勃奋发、博大高远之境。前面说,人生最高层次的“审美境界”渗透到人生各种较低层次的境界之中,这其实就意味着把人生最高境界渗透到人的日常生活中,经历世俗各种对立面的磨炼,却仍如荷出污泥而不染,海纳百川成汪洋。我们理想中的“审美境界”,既是入世的,又是超越的。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所描绘的人生自我实现的历程,处处都与人类思想文化(主要是西方的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紧密相联,我们若要达到上述的人生最高境界,当然也必须熟谙和吸纳我中华传统文化以至全人类文化之精华,把历史传统与个人人生经历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以为,当今的中华儿女,应以此为人生最高理想。
    
    《西厢记》插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