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方圆之道有奥妙(2)

 做人要“圆”决非庸俗世故
    所谓“做人要圆”,决非是圆滑世故、八面讨好、左右逢源的丑恶心态,而是一种宽容、忍让、圆通、融通的人生大智慧。在做人上,要求既不随波逐流,随风飘动,也不咄咄逼人,强加于人。既有原则性,也有灵活性,既有貌似糊涂的智慧,也有形如疯傻的清醒,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完美结合。这是压力最小、张力最大、可塑性最强的人生境界。“做人要圆”,就要学会并善于赞美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发自内心地多用赞美语,就能搭起沟通的桥梁,上下左右沟通如沐春风,得到人间最珍贵的友谊。威.詹姆斯说:人性的根源有一股被人肯定、称赞的强烈愿望,这是人和动物的最大不同点。一般说来,无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都喜欢听好话,特别是那些自卑感很强、被压抑的小人物,更喜欢受到别人的赞美,这是人之常情。俗话说:“顺情说好话,耿直讨人嫌。”只要从赞美开始,学会以幽默的语言“顺情说好话”,必能打动他人的心,这是“做人要圆”的成功秘诀。“做人要圆”,就要努力做到不以小肚鸡肠嫉妒他人。英国哲学家斯宾诺莎指出:“嫉妒是一种仇恨,这种仇恨使自己对他人的幸福感到痛告,对他人的灾难感到快乐。”巴尔扎克也指出:“嫉妒者受到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以恨人开始,以害己而告终。”那么,如何才能克服这种不健康的嫉妒心理呢?古人云:“境由心造。”要克服自己的嫉妒心,不仅要超越自我,容得下他人的优点和成功,还必须有自知之明,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克服一份虚荣心就会少一份嫉妒心。
    “做人要圆”,就要走出“二分法”的思维困境,学会以“二合一”的思维程式思考问题。当你走进咖啡馆时,店内小姐问道:“你是喝咖啡还是喝红茶?”“二分法”者在两者中必选择其一:或曰“咖啡”,或曰“红茶。”而“二合一”者则回答:“随便”或“都可以。”努力在矛盾的对立中寻找二者的平衡点,以达到圆通的境界。
    在人际关系中,“二合一”者从不向别人苦苦追问对某人某事是赞成还是反对这样非此即彼的问题;一旦被人问起对某人某事是赞成还是反对时,他们也多不会直接表示其中之一,而多是兼顾赞成与反对而加以包容双方。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态度明确固然好,但有时态度模糊或许更好。
    【编辑注评】
    做事要“方”,“方”到什么程度刚刚好?既不伤人又能维护自己的原则?做人要“圆”,什么时候该“圆”、“圆”到什么程度刚刚好?少一点伤人,多一点便成了庸俗世故的老狐狸。
    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方”的确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脊梁。没有“方”之灵魂的人,有悖于社会伦理,只会遭到大众的唾弃,永远无法取得最辉煌的成功。但人仅仅依靠“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圆”的包裹,需要掌握为人处世、有效说话等技巧,才能无往不利。但单纯的技巧是低级的,一个人如果只是盲目地学习技巧,而不去努力升华品质,这个人也是低级的。学习技巧的目的既是为了掌握方法,更是为了升华品质。人的外在是内在的一种反映。内心没有的东西,外表就无法显露,人的心灵杰出,行为才可能杰出,人的内心美好,气质才会美好。人的气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人的内在品质决定的。对人生而言,技巧只是方法和手段,而决定人生成败的却是品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