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自然哲学与实证科学(15)

现在通常所称的假说,当然不仅仅是逻辑上可能的,而且是材料最鲜明地指示的。上面说到,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做出了重要的预言,预言了三种未知元素的存在。但周期表本身是从62种已知元素中总结出来的。也就是说,现在所称的假说-验证方法差不多就是牛顿所推荐的工作方法,标准的科学工作方法,和牛顿所反对的假说几乎正好相反。牛顿所称的假说,大致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形而上学思辨。就此而言,“我不杜撰假说”实际上是近代科学向形而上学发起根本挑战的宣言。 
    到19世纪末,假说大量增加。这无非是说明,科学在观念上战胜了自然哲学,科学家再不会屈从于提供形而上学根据的要求,都自觉采用归纳-假说-验证的工作方法。 
    1 亚里士多德,《论天》,280b-281b。 
    2 林德伯格,《西方科学的起源》,王珺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289页。 
    3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2,译者前言,第9页。 
    4 例见劳丹〔Larry Laudan〕,《科学与价值》,殷正坤、张丽萍译,樊长荣校,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其中特别有关的部分被选入洛斯巴特〔Daniel Rothbart〕编,《科学哲学经典选读》,Dissecting the Holist Picture of Scientific Change,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 库恩的科学革命说大概是在外行中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论断了。其实,类似的论断在科学哲学论著中早已屡见不鲜。库恩把这个论断提得特别鲜明,论证特别系统。要说服外行,简单明了是至关重要的。在我看来,库恩的范式理论有两个根本的疑点。一是把亚里士多德到牛顿的转变与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转变类比,仿佛都是纯科学内部的范式转变。二是低估了科学内部范式转变后技术工作方法的延续。不过,《科学结构的革命》远不止于提供一个干巴巴的理论,库恩的论述充满丰富的洞见。培根曾议论说,一流的著作不能只读摘要。好的哲学写作不是一些公式,文本像诗一样包含着丰满的内容,有多方面的指向的可能性。而且,库恩后来对《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论断作了大幅度的修正,提供了一个更加复杂的科学论,只不过他后来的观点远不如《科学革命的结构》那样路人皆知。 
    6 温伯格,“索卡尔的恶作剧”,载于索卡尔等,《“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蔡仲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0页。 
    7 伊恩·斯图尔特,《混沌之数学》,潘涛译,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5页。 
    8 夏平和谢弗〔Steven Shapin and Simon Schaffer〕,Leviathan and the Air-Pump,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5,79页。 
    9 罗杰·牛顿,《何为科学真理》,武际可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11页。 
    10 科恩,《科学中的革命》,鲁旭东、赵培杰、宋振山译,商务印书馆,1999,104页。 
    11 这可以与牛顿、波义耳等人对待基督教的态度类比。他们坚持认为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在于证明上帝创造世界的信仰,然而,在他们坚持科学与宗教的和谐之际,他们是“把他们所理解的上帝硬行塞进了他们的科学宇宙”。参见韦斯特福尔〔Richard S. Westfall〕,Science and Religion in Seventeenth Century England,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73,199页。 
    12 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周昌忠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704页。 
    13 柯林伍德说,phyis从晚期希腊已经隐约出现了“自然界”这一含义,但这始终是远为次要的含义。科林伍德,《自然的观念》,吴国盛、柯映红译,华夏出版社,1999,48页。 
    14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192b。 
    15 伽达默尔对黑格尔这一提法的阐释参见:伽达默尔,Reason in the Age of Science, Trans. By Frederick G. Lawrence, the MIT Press, 1983,8-9页。 
    16 罗宾·科林伍德,《自然的观念》,吴国盛、柯映红译,华夏出版社,1999,49-50页。 
    17 也许我们会说,在牛顿力学中,有一种根据其本性的运动,即惯性运动。然而,惯性运动在自然中丝毫没有特殊的地位,只是作为计算运动的一种初始状态。也因此,牛顿承认,我们无法以实在论的方式确定何者是惯性运动。 
    18 现在,我们倾向于把功能视作目的,但在亚里士多德的概念框架里,功能和telos有明确的区分。我们今后讨论生物学和社会学科的区别时,这种区分将变得非常重要。 
    19 不过,自然科学和自然哲学一样,有一层含义是与“超自然”相对的:其提供的解释是依赖于事实的,而不诉诸神迹、奇迹等等。 
    20 迪昂,《物理学理论的目的和结构》,李醒民译,华夏出版社,1999,44-45页。这里谈到的差别常被称作宇宙论-物理学vs.天文学。在古代,physika或曰物理学是和宇宙论同类的,是关于实在世界的哲学研究,而今天,物理学指的是实证研究。〔至于实证研究是否涉及实在,则正是我们眼下正在讨论的议题。〕读者须注意这层区别。上文已经表明,为突出这层区别,physika最好译作自然哲学或自然论而不是物理学,以便把物理学这个名称专用于科学革命以后的实证物理学,physics。不过,从文字来说,physics毕竟就是physika的现代写法,且把它译作物理学也已经约定俗成。所以本书只在必需特别提请注意的时候把physics和physisist译作自然哲学和自然哲学家。 
    21 转引自迪昂,《物理学理论的目的和结构》,李醒民译,华夏出版社,1999,45页。 
    22 迪昂,《物理学理论的目的和结构》,李醒民译,华夏出版社,1999,29页。 
    23 迪昂,《物理学理论的目的和结构》,李醒民译,华夏出版社,1999,28页。 
    24 阮元,《畴人传》卷46,中华书局,1991,610页。 
    25 伽利略,Dialogue Concerning the Two Chief World System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0,5页。 
    26 科学史家通常在这个意义上谈论操作,和布里奇曼的操作主义〔operationalism〕不尽相同。 
    27 孔德,《实证哲学教程》,第一课,转引自洪谦主编:《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集》,转引自,洪谦主编:《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集》,商务印书馆,1964,30页。这是孔德的主导思想,反复表述,例见孔德,《论实证精神》,黄建华译,商务印书馆,1996,10页。 
    28 柯瓦雷,《牛顿研究》,张卜天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50页。 
    29 林德伯格,《西方科学的起源》,王珺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268-9页。 
    30 柯瓦雷,《牛顿研究》,张卜天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1页。 
    31 罗杰·牛顿:“很难想象一个科学家怀疑真实的世界独立于我们自己而存在。” 见罗杰·牛顿,《何为科学真理》,武际可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163页。 
    32 迪昂,《物理学理论的目的和结构》,李醒民译,华夏出版社,1999,29-30页。 
    33 究竟这个测试证实到何种程度是有争议的,可参见柯林斯/平奇,《人人应知的科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二章。 
    34 布斯〔David M.Buss〕,Evolutionary Psychology,Person Education, Inc. 2004,215-216页。 
    35 罗杰·牛顿,《何为科学真理》,武际可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53页。 
    36 George Henrik von Wright,Explanation and Understanding,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1,8页。 
    37 柯瓦雷,《牛顿研究》,张卜天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3页。 
    38 柏拉图,《理想国》,第六卷,511b-c。王晓朝的译文是:“假设不是被当作绝对的起点,而是仅仅被用作假设,也就是说假设是基础、立足点和跳板,以便能从这个暂时的起点一直上升到一个不是假设的地方,这个地方才是一切的起点,上升到这里并从中获得第一原理以后,再回过头来把握那些依赖这个原理的东西,下降到结论。”《柏拉图全集》,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3,第二卷,509页。 
    39 公理与公设(postulate)不同。公设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假说,其真理性未经证明而暂加认可。公理本质上不可证明,而公设像假说一样,不一定不可证明,它们只是未加证明就被假定了而已。在欧几里德几何学和笛卡尔几何学中,公理和公设这两种原理都被采用。 
    40 还有一种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理。它无法在采用它的那门科学里得到证明,而是要在更高的科学中得到证明,例如“在几何学中证明力学定理或光学定理,或在算术中证明声学的定理”。它们不真正是公理,因为它们是可以得到证明的;但在一门特定科学中,它们可以扮演公理的角色,因为可用来证明其他的命题而自身则不经证明。可称为次级意义上的公理。阿德勒〔Mortimer J.Adler〕主编,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Encyclopedia Britannica, Inc.,Second Edition,1990,第一卷,582页。 
    41 这一点说明了为什么哲学书我们可能一段读不懂下一段又读懂了。 
    42 例如,两个较为清楚的论题之间需要某种连接。 
    43 我当然不是说,用易懂的语言写的哲学都是好哲学。我最希望读到的,是通俗的语言表达高深的思想,最不喜欢的,是用高深的语言表达浅俗的想法。 
    44 库恩,《必要的张力》,范岱年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13页。 
    45 参见Christopher Hitchcock and Elliott Sober, Prediction vs. Accomodation and the Risk of Overfitting,载于The British Journal for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s,vol.55, number 1, March 2004,12页。我要加上说,对一个解释性理论来说,简单性和验证没有直接关系,简单性是为了真切理解服务的。 
    46 麦克姆林〔McMullin〕,A Case for Scientific Realism, 载于雷普林编,Scientific Realis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30页。 
    47 如自然选择理论。 
    48 不少物理学家对这一点了解得很清楚,至少比很多哲学家更清楚。例如我们这里所引的费曼和格林。 
    49 B.格林,《宇宙的琴弦》,李泳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8页。 
    50 这句话的一个主要出处如下:“我始终未能从现象中找到引力的这些特征的原因,而且我不杜撰任何假说;因为凡不是从现象中推演出的东西都应称作假说;而假说,无论是形而上学的还是物理学的,无论是具有隐秘的性质还是力学性质,在实验哲学中都没有地位。”伊萨克·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宇宙体系》,王克迪译,武汉出版社,1992,553页。 
    51 例见卡约里对《原理》一书的注释第55条,载于中译本683-688页,又见柯瓦雷的《牛顿研究》,第二篇,第10页、第28页。 
    52 上面谈到hypothesis和hypostasis的语词联系,就此而言,牛顿从〔虚构〕实体来理解假说是有根据的。不过,也有人恰恰据此提出批评说,牛顿光学理论中的以太也是虚构的实体,即他所批评的意义上的假说。 
    53 参见迈克尔·怀特,《牛顿传》,陈可岗译,中信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235页、365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