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齐物论》:彼亦一是非 此亦一是非(2)

西方有所谓“人是万物的尺度”,也就是用人的价值观来衡量万物的价值,对人有好处的,就是益虫益鸟,有害处的就是害虫害鸟。庄子认为人与动物都是天地所生,有平等权利,应该互相尊重。关于什么东西是美味,各种动物与人都有不同的爱好。例如,人们喜欢吃牛羊猪狗的肉。麋鹿喜欢吃茂盛的嫩草。蜈蚣爱吃蛇脑。猫头鹰、乌鸦爱吃老鼠。谁真正知道美味呢?还可以举出大量类似的例子,说明人与其他动物相处,不能以自己的喜好代替它们的喜好。古代有一位国王获得一只很奇特的海鸟,十分喜欢,给鸟很多饲料,它都不吃,国王将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都拿出来喂养,它就是不吃,国王说:“可能由于没有音乐伴奏,所以它吃不下。”于是招来一个乐队,高奏好听的音乐,海鸟因此死了。这是什么原因?以自己的喜好代替其他动物的喜好,再出自好心最终也是办了坏事。 
    有的不安好心做了坏事,却宣称自己在做好事。例如有人打着解救对方的名义,采取经济制裁,或者武力进攻,给对方造成极大伤害,那是霸权主义的借口,是强盗逻辑。就像日本军国主义打着“大东亚共荣圈”的名义,大举进攻朝鲜、中国和亚洲许多国家。那就是坏人找借口干坏事。 
    编辑注评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有什么教训呢?不了解对方的愿望,不尊重对方的选择,任何好东西,强加于对方,都可能造成伤害。这是常见的好心办坏事。而经常标榜自己是为了对方好,实际上做的是伤害对方的坏事。判断这种是非很容易,就看他所标榜的这个“好”是不是站在对方立场上也能认为是好的。 
    辩论赢了也不能说明就是对的 
    许多人以为辩论可以确定是非。实际上这是严重的误解。 
    《齐物论》载一大段话,大意是:我与你辩,你胜了,难道就能确定你是正确的,我就是错误的?或者我胜了,就是我对你错?也许全对,还可能都错了?来个第三者,他如果同意你的看法,难道你的看法就对吗?他如果赞成我的观点,我的观点就一定正确吗?或者他不同意我们的看法,提出另一种看法,那就更分不清谁对谁错了。他如果赞成我们的观点,那他也不能证明我们的观点正确。 
    在学术界常有这样的情况:当场辩论,口才好的胜了,口才差的输了。过一段时间,学术界认可当时输了的观点。这说明辩论胜负不能确定是非。口才好不等于学术水平高。带兵打仗也是这样,有的人纸上谈兵,好像水平很高,一打仗就暴露出来,常常因此丧命。有时由于政治原因,形势逼人,正确意见被压于地下,而错误说法被捧上天。当然还有这样的情况:哲人有远见卓识,不被俗人所理解,被当作谬误加以排斥,过若干时间以后,事实才证明了哲人的预见。 
    总之,在庄子看来,辩论虽然有胜负,却无法确定是非。那么有没有是非呢?庄子认为有是非,只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是非。这就是他说的“齐是非”。有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非”呢?也就是说,有没有古今中外都一致的,全人类的共同是非呢?或者有生命的物质的大是非?庄子认为从道的宏观角度来审视,没有这样一个绝对的是非。 
    编辑注评 
    庄子认为还是有是非的,不过,是非都是具体的。他的这种是非观是很深刻的,也有合理性,可以打破僵化观念,建立开放心态,提高辩证认识的理论水平。如果把庄子的思想误解为否定一切是非,不承认任何条件下的是非,那就会陷入相对论错误。具体条件下的具体事物是有是非之分的,这种具体是非也是可以确定的。从此可见,对庄子的批评,主要由于曲解与误解。再好的理论,经过曲解与误解,或者作了僵化的理解,都会变成谬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