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齐物论》:彼亦一是非 此亦一是非(1)

本期主讲:周桂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 
    在《齐物论》中有一句话受到反复批判。那就是“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一般论著都把它理解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似乎没有是非。从此又引出不可知论,相对论,诡辩论。 
    我们如果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却可能发现其中合理的因素,那就会有另一种评价。 
    本期我们就听一听周老师关于“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新解。 
    客观条件变化是非也会变化 
    彼,就是“那”,可以指时间,如那个时候,那个时代,也可以指空间,如那个地方,那个国家,还可以指其他内容,如那个民族、那个文化、那个宗教、那一种类等等。此,就是“这”,可以指时间,如这个时候,这个时代,也可指空间,如这个城市,这个国家。还可指其他内容。 
    把“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翻译出来,就是“那有一是非,这也有一是非”,我们再将具体内容代进去,就像解代数那样,就会得出这样一些说法:“那时候有一个是非,这时候又有一个是非。”这是与时俱进。“这个地方有一个是非,那个地方又有一个是非。”那是因地制宜。 
    这些话仔细推敲,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它还包含一些辩证法的思想因素,可以防止是非观的僵化。我们讲一切都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是非当然也要随着时间地点条件变化而变化。这是辩证法的重要内容,放在庄子那里怎么就变成相对论、不可知论了呢? 
    庄子这里还讲到“方生方死”,“方可方不可”。人刚生,就开始走向死亡。对于全人类来说,这个地方刚有人出生,那个地方有人刚刚死亡。这个地方正是中午,那个地方已经是傍晚,而有的地方正是早晨,还有的地方是黑暗的午夜。 
    编辑注评 
    “可”是正确,“不可”是错误。做一件事可以说是正确的,同时包含着错误。同样一件事做错了,其中却可能包含着合理的内核。这也是防止绝对化的观念。冷静、辩证地分析,反对片面性、绝对化。正确去理解了彼此是非的内涵,我们也就能进一步去理解儒家的“和而不同”的思想了。也就是说,个人、团体之间,都有自己的是非,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 
    立场不同是非观点自然不同
    在《齐物论》中,庄子讲到丽姬的故事:丽姬是丽戎国艾地守疆人的女儿。当她被晋国军队俘虏的时候,痛哭一阵子。到了晋国,因为长相漂亮,被晋王娶为姬,与晋王同床睡觉,同吃山珍美味,如在天堂,后悔当年被俘虏时的哭泣。这个时候与那个时候,对于同一件事的是非有了相反的认识,那时以为是遇难,这时认为是幸运。是非观产生了根本的变化。 
    一般人生儿子就希望像自己,但是,一个非常难看的人就会怕生出来的儿子像自己。这是人与人的不同。一个人认为没有辣椒吃饭就没味,另一人辣味不能入口。这都是人与人的差异,有不同的是非。美女西施,皱着眉头,也非常美。丑女东施以为皱眉头显得美,她也皱起眉头来,就更丑了,吓得大家都跑走了。这叫“东施效颦”。 
    现在,美国人养宠物,一般都养狗,与狗有感情,所以不吃狗肉,认为吃狗肉是非常残酷的。韩国人有吃狗肉的传统,认为狗肉大补。美国人经常吃牛肉,而印度人不吃牛肉,他们认为牛是神,或者说是人的最好朋友。美国人认为印度人不吃牛肉,是愚昧落后,是不开化。这说明各国各民族之间是有差异的,不能以自己的习惯干预别人,也不能用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别人,需要和而不同,既保持自己的,也要尊重别人的。动物中,与人关系密切的有马、牛、驴、骡、狗、骆驼、猪、羊、鸡、鸭、鹅、兔等等,中国古人主张“亲亲、仁民、爱物”,“民胞物与”,将动物当作自己的朋友加以爱护。在马牛狗中,没有什么特殊的差别,它们对人类都是有特殊贡献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