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孔子与楚:神往之地 数度碰壁 抵负函见昭王(2)

【孔子负函见昭王】
    孔子在负函见到了楚昭王,楚昭王以隆重的迎宾礼节迎接了孔子一行。而孔子在见到楚昭王之前,便已对他充满期待。因为楚昭王素以聪明睿智著称,有许多奇闻逸事。
    见到楚昭王之前,孔子师徒听闻了昭王的两件事。
    一件事是几年前昭王患病,昭王左右的人占卦问卜,求问天意,说是触犯了黄河河神。于是大夫商议于郊外筑坛祭祀,以平息神怒。昭王不同意举行仪式,说:“夏、商、周三个朝代,中原各诸侯国奉天子之命祭祀,均是为了安抚封地内的山川诸神之心。长江、汉水、睢水、漳水四条河是楚国必须祭祀的,除此之外,就没有楚国祭祀的河流了。我虽然缺少德望,身体不好,但绝不是受到了其他国家的河流——黄河河神的惩罚。”
    孔子听完这件事,评价道:“这很好,人必须修身,然后自然而然地顺应天道而生活。乱世之时,为人君者不能做危及国家之事,这是理所当然的呀!”
    公元前489年年初,吴伐陈,楚来救。楚昭王未亲征陈国,而留在国都郢(现湖北荆州纪南城)的宫城里,连续三天,赤红赤红的云朵像一群鸟在太阳四周飘来荡去,令人恐惧。大家都以为是不祥之兆,昭王也心神不安,于是派人询问周朝主管祭神的官员,得到的回答是,昭王即将大难临头,但如果现在举行除恶之祭,找一个臣子做替身,即可消灾免祸。昭王环顾左右道:“如果我没有重大过错,就不会受到天诛。如有为天地不容之过失,只好受天之惩罚,岂能让我的大臣代我受罪呢?”他严禁举行一切祭祀和祈祷。
    这个故事让孔子师徒深受感动,子路、子贡希望能尽快拜谒昭王,颜回希望能听到昭王的声音,哪怕远远听见也好。
    在这种期待的情绪下,孔子终于见到了昭王。
    见面后,昭王问道:“先生主张仁,那仁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孔子道:“仁,就是爱人。丘主张天下的每个国君都应爱他的人民。有了人民的拥护,国家就有了一切。失去了人民的信赖,国家就会消亡,国君也将失去一切。”
    “那么,先生主张仁政的目的何在?”
    “就是建立一个天下大同的盛世。到了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就都是公正无私,成为天下人的天下。它选举贤能的人主持政事,讲求信义,推行和睦。到那时,人们不单是赡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是养育自己的子女,而是使社会上的老人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得以贡献才力,小孩得以健康成长,鳏夫、寡妇、孤儿、孤老、残疾之人都能有所供养。男子有自己的职业,女子有自己的家庭,各种不轨的图谋就会消除,盗窃、捣乱、破坏的行为就不会出现,夜不闭户道不拾遗,以仁德大道来实现这样一个社会,就叫大同社会。”
    昭王听后既感兴趣又感困惑,思索片刻后问:“先生所说的那个社会令人向往,不过当今世道恐怕难以实现。”
    孔子道:“那就退而求其次,先去实现小康社会吧。”
    昭王又问:“何为小康社会呢?”
    孔子答:“先王的仁德,就是为了天下大同,可是到现在为止,天下成为一家一姓所有,人们也各自赡养自己的父母,各自培养自己的儿女,创造财富都是为了自己,主持政事的人世代承袭成为制度,城郭沟池用于防御守备,礼仪制度用于调理关系。端正君臣关系,深厚父子关系,和睦兄弟关系,调和夫妻关系,设立制度,划分田地,尊重勇敢和智慧,奖善罚恶。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这六位先贤治理的时代,遵守礼仪,讲求信义,辨明过错,推行仁爱,讲求礼让,向民众发布行为准则,如果有不遵从的人,让众人以他为祸首,官位也要罢免。这就叫做小康社会。”
    孔子在楚国,虽然未任实职,但楚昭王有些事还会向他请教,是个无名分的参政者。这种身份,其实他在卫国、陈国等多个国家均是。
    有一天,楚昭王渡江,见江面有一个不知名的物体,红彤彤体大如斗,向他乘坐的船迎面漂来,漂到船边那物就不动了,昭王见了很奇怪,命人捞上船。后来又派人将此物送给孔子,请他鉴别来历。
    这种事孔子不是头一回干了,他在陈国为国君鉴定过周武王的箭镞。这回,孔子看了后,对来者讲:“你回去告诉国王,这东西叫萍实,可用刀剖开吃掉,只有善于治理国家的国君才有可能获得这样的宝物。”
    使者回来报告楚昭王,昭王很高兴,剖开来吃,味道好极了。
    孔子的弟子都很奇怪,心想先生身居北方,怎能如此熟悉南方异物呢?于是就来请教孔子。
    孔子笑对弟子道:“你只要平时留心民谣,就能认出萍实来。”
    孔子说:“在来的路上,我们不是听到小孩子唱‘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红如日,剖而食之美如蜜’吗?这首童谣不是在楚国应验了吗?”弟子们这才恍然大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