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清初社会秩序重整理念与对世风的批评(4)

四、结论 
    总括来说,根据时人笔记文集的记录,对世风批评与关注的焦点在于,儒家意识型态形成的社会经济秩序面临挑战的现象。明末清初的社会经济动很大,市民经济的发达,逐渐改变着中世纪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理想;中世纪是一个建立在等级规范的社会,伦常身分的高下,近代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金钱日益成为主宰社会的力量,在道德标准上已有重大差异。反映在城市风尚上,就是厌常喜新,出现了日新一日的流行风尚,妇女行为亦受影响。每当宗教节日时,邻里必有聚会,妇女们结成香会,拜香会,凭喜好财力所及,习俗时尚,去穿著打扮,奢侈成晚明城市风尚的基本特征,服饰尚美好,即使是家无担石之储的庶民百姓,也要刻意打扮,装饰门面;性喜华楚,以致在士大夫之中形成一种侈饰相尚的风气。晚明城居市士大夫留心烹饪,争奇斗巧,只为满足口腹之欲。至少在晚明,在城市的民间习俗中,娶妓女为妾,或妇女再嫁,已经习以为常,城市生活中,早把婚姻男女的秩序颠倒当成笑料,庙会欢乐的场合中最感觉兴奋和愉悦的即是妇女,士大夫谓敬神娱神的活动,给他们很好的籍口,对此一些道学家自然不满,如清初在江苏担任巡抚的汤斌、陈弘谋等人就曾针对此,而诉诸所有市民下过禁令。 
    清初深受理学观念影响之康熙帝与江南地方官僚,面对明末清初深受商品经济影响之下的江南风气,提出了亟欲整顿的政策与告示,风俗的败坏如奢靡之情,本末倒置,男女秩序的混乱等等,伤及古朴之风的行为,士大夫亟于想要整顿,但是诚如市人所言48: 
    余观世之小人,未有不好唱歌看戏者,此性天中之诗与乐也;未有不看小说听说书者,此性天中之书与春秋也;未有不信占卜祀鬼神者,此性天中之易与礼也。圣人六经之教,原本人情,而后之儒者乃不能因其势而利导之。百计禁止遏抑,务以成周之刍狗,茅塞人心,是何异壅川使之不流,无怪其决裂溃败也。夫今之儒者之心,为刍狗之所塞也久矣。 
    市人反而嘲笑他们是不识时势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