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楼宇烈:荀子礼乐论发微(4)

西汉以后,随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五伦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中主要是把原来多少还带有某种交互义务的关系,改变为一方的绝对权利和一方的无条件服从。这就是从董仲舒到《白虎通》所确立起来的"三纲"说,亦即确立起君、父、夫的绝对权利地位和臣、子、妇的无条件服从。宋代理学家更给"三纲"说以"天理"的依据,如朱熹所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尽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24)
    从此,绝对服从君权、父权、夫权的"三纲"说成了传统礼教的核心,成为封建专制主义的根本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
    在近代民主革命时期,人们把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怒斥之为"吃人的礼教",并对其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和彻底的否定。这是近代民主革命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伦理观念上的变革运动,否则就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而且,从某些现状来讲,就是在今天,也还有需要严肃清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伦理观念的残馀影响,以完善社会民主制度、健全独立人格、发扬自主精神。
    正是在这种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下,"五四"以来极少有人正面谈论传统礼乐制度和礼乐教育的批判继承问题。即使在今天大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倡继承优秀传统道德的情况下,对于传统礼乐制度和礼乐教育中有没有值得我们今天继承的优秀内容,也还是为人们所怀疑或不敢直接加以肯定的。不少学者对儒家的仁的思想给予了很多的肯定和发挥,而对于儒家的礼乐教思想不是予以否定就是避而不谈。其实,儒家的仁的思想与他的礼乐教育思想是不能完全分开的。孔子一句"克己复礼为仁",已经点明了仁与礼之间的内外表里关系了。而要继承优秀传统道,那末传统礼乐教育更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由此看来,当前很有必要对传统礼乐教育问题作出新的研究,提出新的认识。
    其实,礼乐制度和礼乐教育对于任何一个社会都是不可没有的,人们对封建时代"三纲"观念的否定,不应当成为对传统礼乐制度和礼乐教育的全面否定。礼是用来规定社会名分和协调社会人际关系的,它体现了一个社会的基本伦理观念。而礼所体现的基本伦理观念与各种具体的礼仪和道德规范相结合,同时再配之以乐的教育(今天当扩大为美育教育),是使一个社会得以"群居和一"(25),即有序而和谐的必要保证。而对于个人来讲,基本礼乐观念的养成和主要礼乐仪式规范的修养,也是培养健全人格、文明风貌、立足社会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儒家思想中,尤其是荀子思想中重视礼乐制度和礼乐教育的精神是很值得今人借鉴的。我们今天仍然很有必要建立起适合于现时代的礼乐制度来,仍然很有必要加强全民的礼乐教育。
    关于传统礼乐制度和教育的核心:"五伦"观念,贺麟先生在一九四0年曾写过一篇题为《五伦观念的新检讨》的文章(收入《文化与人生》一书),其中有不少精辟的分析至今仍有其参考意义。特别是他对于"三纲"说的核心,即单方面的绝对义务说的分析,是很有启发性的。如他分析说:
    "三纲说认君为臣纲,是说君这个共相,君之理是为臣这个职位的纲纪。说君不仁臣不可以不忠,就是说为臣者或居于臣的职分的人,须尊重君之理,君之名,亦即忠于事,忠于自己职分的意思。完全是对名分的、对理念的尽忠,不是作暴君个人的奴隶。唯有人人都能在其位分内,单方面地尽他自己的义务,才可以维持社会人群的纲常。"
    "我在这中国特有的最陈腐、最为世人所诟病的旧礼教核心三纲说中,发现了与西洋正宗的高深的伦理思想和与西洋向前进展向外扩充的近代精神相符合的地方。就三纲说之注重尽忠于永恒的理念或常德,而不是奴役于无常的个人言,包含有柏拉图的思想。就三纲说之注重实践个人单方面的纯道德义务,不愿经验中的偶然情景言,包含有康德的道德思想。……我认为要人尽单方面的爱,尽单方面的纯义务,是三纲说的本质。而西洋人之注意纯道德纯爱情的趋势,以及尽职守、忠位分的坚毅精神,举[凡]莫不包含有竭尽单方面的爱和单方面的义务之忠忱在内。"
    因此,贺麟先生认为:虽说"三纲说在礼教方面的权威,三纲说的躯壳,曾桎梏人心,束缚个性,妨碍进步,达数千年之久。"然而,我们"现在已不是消极地破坏攻击三纲说的死躯壳的时候,而是积极地把握住三纲说的真义,加以新的解释与发挥,以建设新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时期了。"对于贺麟先生的论说,有兴趣者可找原文来读。
    我并不完全同意贺先生四十年代说的就"三纲说的真义,加以新的解释与发挥"的意见。因为,三纲说无论就其形式还是内容方面说,都是与现代民主时代的人际关系相背离的。当然也就无法为现代人所接受。所以,我们今天已不可能再借"三纲"概念来对它的真义作新的解释与发挥了。但是,当我们抛弃了三纲观念的羁缚后,对于如上引贺文中所揭示的其中包含着的某些重要的伦理观念和道德精神,也还是值得我们给予充分重视的。社会不能沦为只请求相互报酬的交易式的、纯功利性的道德,现代社会也许更需要提倡尽单方面纯义务的尽职守、忠位分的道德精神。就此而言,我们今天是可以,同时也很有必要,对这一伦理观念和道德精神"加以新的解释与发挥",把它融入到现代人新的伦理观念和新的行为准则中去。
    再则,就"五伦"所概括的五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言,如果以现代社会中的"上下"(领导与领导)关系来替换原来的"君臣"关系,那末,即使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概括于"五伦"之内。又如果我们给"五伦"关系以新的解释和发挥,倡之以平等的交互义务的观念和准则,要求社会每一个成员都承担起对社会国家;家庭朋友的责任(这也是"五伦"观念根本精神之所在),那末,"五伦"观念在现代社会便不是一无可取者。
    此外,传统礼教中还十分强调通过践行各种具体的礼仪来巩固和强化人们的基本伦理观念。如《礼记.昏义》中说:
    "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这里把践行冠、昏(婚)、丧、乡、射、朝、聘等礼仪,看作是体现礼的最基本的内容和规范。其实,这些传统礼仪如果赋予它以新的含意,即使在今日也还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就拿冠礼来讲,《礼记·冠义》中说:
    "冠者,礼之始也。"
    "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礼行焉。"
    由此可知,冠礼原指男子的成年礼(26),表示从此对社会、家庭负有了成人的责任。在日本,至今每年的元月十五日都要为前一年年满二十岁的男女青年举行隆重的成年度贺礼。在韩国也一直保留着这一古礼。近据《文汇报》载,我国上海日前也在外滩为年满十八岁的青年举行成年礼节,盛况空前,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