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陈少明:由鱼之乐说及知之问题(1)

经典不是词典,不是被用来查阅各种现成答案的工具书。它的真正魅力在于给后代留下一些吸引人去反复琢磨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次性回答能解决的。因此,对它的每一次用心解释,实际上应当看作拓展问题视域的一种努力。本文对"鱼之乐"的解读,目的是想通过对关键词"知"的用法及相关背景的分析,寻求对植根于传统的某种思想纽结的疏解。 
    一、"鱼乐之辩" 
    同"庄周梦蝶"一样脍炙人口的"鱼之乐",见于《庄子-秋水》的结尾处,它是一则由对话展开的寓言: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这则文字没有训诂或句读方面的明显疑难,问题直接呈现在义理上。而历代注庄中最富哲学才智的大师,不论郭象还是王夫之,对原文中以辩的方式推出的结论,都没提出任何异议。郭象注云:
    寻惠子之本言云,非鱼则无缘相知耳。今子非我也,而云汝安知鱼乐者,是知我之非鱼也。苟知我之非鱼,则凡相知者果可以此知彼,不待是鱼然后知鱼也。故特循子安知之云,已知我之所知矣,而方复问我。我正知之于濠上耳,岂待入水哉。夫物之所生而安者,天地不能易其处,阴阳不能回其业。故以陆生之所安,知水生之所乐,未足称妙耳。1 
    王夫之解曰: 
    知吾知之者,知吾之非鱼而知鱼也。惠子非庄子,已知庄子是庄子非鱼,即可以知鱼矣。2 
    看来郭王二氏对原典都取附和的态度。但寻绎起来,问题不这么简单。它至少在"意"与"言"两个方面,仍有进一步讨论的余地。"意"指作者在这则寓言中所寄托的义理,"言"则是其中对话的逻辑结构问题。虽然郭象注庄时把内外杂篇一体看待,而历代注庄者,对列于外篇的《秋水》也特别青睐,但《秋水》是否为庄周所作,是个不易确定的问题。王夫之解庄就"内""外"有别,然也重视《秋水》之成就。他说:"此篇因《逍遥游》、《齐物论》而衍之,推言天地万物初无定质,无定情,扩其识量而会通之,则皆无可据,而不足以撄吾心之宁矣。"3而罗根泽也强调《秋水》"无处不与《齐物论》的论旨凑泊。"4这类提示很有启发,《秋水》中"鱼之乐"的问题,得联系《齐物论》来理解。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中的核心篇章,它以隐喻(寓言)与分析(论辩)相结合的手法,在齐"物论"、齐万物与齐物我三个层次上推展其不遣是非,物我同体的主题。《齐物论》不仅是内篇的代表作,同时也为整个庄学大厦放下了思想基石。5不过,我们提《齐物论》,只限于与"鱼之乐"相关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