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荀子·乐论》中的思想及其实践意义(2)

其次,荀子的“礼”和“乐”的思想是相辅相成的。“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礼论》)人性是有欲望的,且始终存在,但外界满足这些源源不断的欲望的能力是有限的,于是产生了巨大矛盾,人们为使自己享乐的欲望得以满足,就产生了争夺、算计、阴谋,以至于整个社会的动荡和不和谐。于是塑造人的行为、规范人与人的等级关系的“礼”就应运而生了,由此可见“礼”和“乐”的初衷是一致的,都是维护社会正常运行的制度。只不过,“且乐也者,和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合同,礼别异。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乐论》)音乐使人们和谐一致,礼使人们区分等级差别,“礼”和“乐”的总体管束着人们的思想,使人在社会中和平共处、各安其位。
    可见,“乐”是实现其社会理想的途径。现今人们不再似往常只为生计奔波,精神生活的体验日渐丰富,音乐、艺术也更广泛地走入人们的生活。以音乐为例,当今流行音乐势力之强大不可小视,从歌曲的旋律到歌词不仅能体现,也能潜移默化的引导一个社会的风尚。下面本人就以荀子对于文艺的观点、美学观对当今艺术发展提一些建议。
        1、名实相符、反映现实
    荀子思想的特点之一就是“名实相符”,音乐也不例外。一方面荀子为它正名,使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和它的作用相称,另一方面,音乐也应该是反映现实、名副其实的。我们应该提倡,好的艺术应该是能反映现实的,是建立在真实生活体验之上的,脱离真情实感是无法感动人的。
        2、人的审美能力是有异的要正确引导
    “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乐论》)也就是说,人的审美能力是不同的,道德水准也是有差别的,如果不正确的引导就可能走入歧途。
    “人不能无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乐论》)荀子认为,对于人们的娱乐要加以引导,否则就将违背礼义,陷入悖乱。而艺术就在于它能使人的欢乐情感的表现合于礼义的要求,以此感动人的善心,不致使人流于邪恶、下流、放肆。以现代媒体、通讯的发达程度,文艺的受众出人意料的广泛,思想成熟、道德水平较高的人可以分辨出应该如何面对良莠不齐的文艺市场,反之则可能破坏人的社会化,那么适当的引导就显得极其重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