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荀子·乐论》中的思想及其实践意义(1)


    
    荀子
    《荀子》一书共有三十二篇,荀子各方面的思想均体现其中。荀子对音乐以及对艺术的作用的一系列观点在他的《乐论》、《礼论》、《天论》、《劝学》中均有所体现,不止在当时代有其独到之处,对后世亦有深刻启示意义。
    荀子是从“礼”和“人性”相统一的高度来表述艺术的社会功能的,实际上就是把艺术看作是一种使人成为社会人,从性恶成为“善者伪也”的手段。那么,“乐”的实践和这两点有着怎样密切的联系的呢?
    首先,对人性的定位可以说是荀子理论的基石,“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性恶》)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善良不过是人为的结果。而“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礼论》),这表明“性”与“伪”是相辅相成的,人要成为美的、善的,必加以后天努力,要学习、教育,而音乐艺术就是通过其语言、动作和节奏的变化改变恶性,使之成为善良人的重要手段。换句话说,人生下来只具有生物性而不具有社会性,音乐艺术就是使人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