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曹操的生存哲学成全了谁(图)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这是曹操的生存哲学,也是典型的“真小人”人生观。它属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自古以来,被历代“真小人”领袖们信奉践行。但是,真小人的克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超级真小人。一生不吃亏的曹操做梦也没料到,辛辛苦苦忙了大半辈子打下的天下,却白白给他人做了嫁衣。
    为什么司马家族会终结曹魏天下、成为曹氏家族的克星?
    这要从曹操哲学对司马懿的影响说起。
    司马懿的出山,与诸葛亮不同,他不是被请出来的,而是被逼出来的。刘备三请诸葛亮,曹操两逼司马懿。由此可见刘备与曹操的两种为人,也可见司马懿并非心悦诚服地想辅佐曹操,曹操胁迫司马懿“从了”自己。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英雄不问出处。但是他行事没有道德的底线,把人才仅仅视为一种道具,从徐庶到许攸,由杨修至司马懿,只要是人才,都会得到曹操重用,但是,这些人才的命运也随着曹公的需要而跌宕起伏,甚至稀里糊涂地付出生命。救命恩人吕伯奢,无罪被斩的押粮官,用完就杀的许攸,“死在梦中”的侍者,恃才放狂的杨修,他们死不瞑目,纷纷成为“真小人”曹操践行“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无理牺牲品。
    许攸与杨修之死,司马懿或有所耳闻或看在眼里,一定会在心中激起强烈反应,虽然他表面上仍然不动声色,但曹公可从不可靠——大概才是刚出道的司马懿最最真实的心语。
    司马懿在曹操身边,从“文学掾”一直做到“丞相主簿”,也就是“文联办事员”到“国务院秘书长”。耳濡目染如同言传身教,不能不在这个正在奠定人生观的年轻人心上打下深深烙印,“聪亮明允”的他一旦信奉起主公的生存哲学来,则青出于蓝胜于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成为同僚对他的公认评价。
    临终前的曹操,对长子曹丕道出对司马懿的评价,以及用与防的矛盾心情。“刚断英特,聪亮明允”是正面评价,负面评价则是“难眩以伪”。
    延伸开来,就是“此人城府太深、野心太大、心机太多、手段太毒”——这岂不正是曹操的克隆吗?晚年曹操虽然看出,司马懿和自己一样,不是一个甘为臣下的人,但是犹如后来“唐太宗提醒儿子提防武则天”一样,始作俑者,其实正是他们自己。正是他们利用并开启了“潘多拉之盒”,才给后代埋下隐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