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唐君毅:20世纪新儒学的一代宗师(1)


    
    唐君毅
    
    1970年唐君毅与程兆熊、徐复观、牟宗三合影(从左至右)。
    
    1953年唐君毅(右)与钱穆(左)合影。
    唐君毅:20世纪新儒学的一代宗师 
    在上世纪50年代之后的新儒学运动中,唐君毅和牟宗三无疑扮演了精神领袖的角色。这两位同出于熊(十力)门的当代大儒,一方面存续和扩展了儒学在当今世界的价值领地,另一方面也将新儒家的声音带入了世界。
    1949年以后,儒学在内地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其声势浩大旷古未闻,其触动之深世所罕见,可以说是倾巢之下几无完卵。相反在港台地区,儒学的境遇要稍好些,当代新儒家在这里找到了一小片避风之地,在有限的空间里苦心经营着自己的事业,使五四之后兴起的新保守主义思潮得到了一脉相延。
    在上世纪50年代之后的新儒学运动中,唐君毅和牟宗三无疑扮演了精神领袖的角色。这两位同出于熊(十力)门的当代大儒,一方面存续和扩展了儒学在当今世界的价值领地,另一方面也将新儒家的声音带入了世界。和他们的前辈相比,作为中国现代思想中文化保守主义的传人,其对儒学的现实力量已不再抱太多的期望,而专心致力于新儒家的学院式功业,建设起思辩精巧、架构雄宏的哲学体系。
    20世纪哲学名家、当代新儒学的一代宗师唐君毅先生,早在上世纪40年代中期,就因著《道德自我之建立》、《人生之体验》诸书而享誉国内学界。1949年定居香港后,先是与钱穆等共同创办新亚书院,长期担任该书院的学术领导工作,后又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兼新亚研究所所长,并短期兼任台湾大学客座教授。自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唐君毅先后在文化哲学、中国哲学史等领域作了大量的创发性研究工作,写下近20部学术专著和数百篇学术论文,成为港台地区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国际学术界也享有很高的声望。尤其是他晚年的巨著《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建构了一个心通三界九境的超验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在当代中国哲学中自成一家之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仁者风范学术一生
    唐君毅于1909年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的柏树溪。其虽非粤人,但先世却籍广东五华,为客家,七世祖始由粤移川,以糖工起家置田产,到了他祖父一代才开始读书,成为所谓耕读之家。他的父亲为前清秀才,后曾赴南京支那内学院从欧阳竟无先生学佛,并著有《孟子大义》一书。他的母亲也有相当的学养,存世有纯朴情真的《思复堂遗诗》。在这样一个充满了传统礼教气氛的家庭之涵育下,唐君毅从小就培养了对古人深深的敬意和“厚道的心情”。岷江流域下川南敦厚朴实的民风和“东去江声流汩汩,南来山色莽苍苍”的金沙江景、大凉山色,更陶冶了他宽厚笃实的性格。
    唐君毅的少年时代基本上是在成都和重庆两地度过的。17岁那年,他考上了北京大学,不久又转入南京中央大学哲学系,受业于方东美、汤用彤诸先生,并曾听熊十力先生讲“新唯识论”,而得添列门墙。1932年,唐君毅由中央大学毕业后,先返成都教中学,不久即回到母校任助教。抗战爆发后,入川转任华西大学讲师,不久再返母校任讲师,至1944年升为教授,并兼哲学系主任,一直到1949年。这期间,他还曾短期兼任过华西大学、金陵大学教授和无锡江南大学教务长。1949年春,应广州华侨大学之聘南下,但因时局动荡,没有多久便离穗赴港。
    唐君毅到香港后,与钱穆、张丕介等共同创办新亚书院,受聘为新亚书院教授。除承担书院主要课程外,还兼任教务长一职。1950年,倡设并亲自主持了新亚学术文化讲座,邀请著名学者主讲,历时5年,共139次,使新亚名声鹊起,为海外学人所推重。1957年后,唐君毅曾多次应邀前往美国、日本、韩国及欧洲各国参加学术会议或作专门学术演讲。1958年元旦,由他负责起草,并与张君劢、牟宗三、徐复观等联合署名,发表了被称为海外当代新儒家思想纲领的《中国文化宣言》。
    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新亚书院为其成员之一,唐君毅受聘为哲学系讲座教授,兼任系务委员会主席,并被选为中文大学第一任文学院院长。后因中文大学与新亚书院的办学方针及教育理想大异其趣,新亚研究所遂脱离中文大学而独立,唐君毅受聘为所长。1974年,唐先生由中文大学退休,专任新亚研究所所长一职。1975年,应台湾大学之请,任台大哲学系客座教授一年。1976年,因肺癌大手术后,体更衰耗,于1978年2月病逝于九龙浸会医院。隔月,葬于台北的观音山朝阳墓园。
    在熊十力的三大弟子当中,牟宗三属“智者”型,唐君毅以“仁者”著,徐复观当“勇者”名,智、仁、勇三达德,于熊氏一门尽见矣。唐君毅一生驰骋于东西哲学领域中,为建立一个道德理想主义的人文世界而殚精竭思,埋头笔耕,留下了数量惊人的著作。这些书可大致归为四类:第一类为“泛论人生文化道德理性之关系之著”,如《人生之体验》、《道德自我之建立》、《心物与人生》,及《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等。第二类为“评论中西文化、重建人文精神、人文学术,以疏通当前时代之社会政治问题之一般性论文”的合集,如《人文精神之重建》、《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也包括《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一书。第三类为“专论中国哲学史中之哲学问题,如心、理、性命、天道、人道之著”,此即六大册的《中国哲学原论》。第四类为“表示个人对哲学信念之理解及对中西哲学之评论之著”,如《哲学概论》,及《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