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庄子韩非对老子哲学的继承和发展(2)

韩非 
    当代名家论韩非——李志茗
    在中国这个封建君主时代,存在着两个圣人:一位是孔子,一位是韩非。当代学者形容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是“外儒内法”,意思是指韩非的理论被君主帝王们暗地里使用,不及儒家学说显赫张杨。惟其如此,更见出韩非这位隐性圣人的吸引力所在。
    韩非对老子哲学的继承,主要是“道”所体现的唯物主义方面。在肯定“道”客观性的基础上,韩非提出了“理”。韩非在《解老》中说:
    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故不得不化;不得不化,故无常操。
    译文:“道”是万物自然而然形成的那个东西,是万理的总汇合。“理”是构成万物的条理性的东西。万物的“理”各不相同,而“道”汇合了万物的“理”。所以“道”不能不随着具体事物而变化;由於不得不变化;所以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
    通过引入“理”,韩非克服了老子“道”在“一般”和“特殊”关系上模糊不清的缺点。继承了老子“道”的客观性和唯物性,把混合在“道”中的一般“规律”和具体“事物”进行了正确的区分,从而把“自然、无为”的“道”,改造成了“客观、积极”的“理”,体现了处于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的进步世界观。
    与发展的自然观相一致,韩非提出了进步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人类社会也必然不断向前发展,批判了包括老子在内的倒退、复古的社会历史观,认为“是古非今”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关于“礼”,韩非与老子看法相同:“夫礼者,忠信之薄也,乱之首也。”
    韩非认为: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於欲利之心。译文:人没有羽毛,不穿衣就不能御寒。上不连天下不著地,拿肠胃做根本,不吃东西就不能活;免不了想要得利。《解老》
    韩非认为,“欲利”是人的本性,人与人的剥削、争斗是客观的、无法避免的(按马克思观点,“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客观因素);通过“道”——回到古代来消除社会矛盾是不可能的。韩非提出,只有“定法”才能治理国家、统一天下。如何定法呢?韩非认为:“不可期古,不可常法。”《五蠹》
    从根本上说,韩非的世界观和法治思想是对老子哲学的继承和发展。顺便指出,韩非提出的“理”,是毛泽东《矛盾论》的哲学前提——“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前提。另外,毛泽东的《实践论》,除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外,也继承了韩非的“参验”思想。
    老子—韩非——毛泽东,是中国哲学史发展的一条主线。关于毛泽东哲学与韩非哲学之间的关系,本站将在《毛泽东》一栏中进行详细讨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