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创新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1:11:40 《学习时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改革开放使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特点 随着实践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改革开放战略的部署,中国哲学从“文革”的 历史灾难中走出,哲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哲学课题的价值与哲学工作者的视野,都是以前无法比拟的。总的看,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研究方法不断更新,研究问题不断深入,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这一时期的哲学研究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首先,从本质上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体现了时代精神。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具体表现为:(1)反思精神,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斯大林哲学模式进行反思,探索新问题,提出新见解。(2)科学精神,即紧密结合当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3)实践精神,即密切关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4)开放精神,即以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研究人类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如实践问题、主体性问题、价值问题、发展问题、文化问题、知识经济问题、全球化问题等。同时,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其次,从内容上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实现了全面推进。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全方位的,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现实问题的研究。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中国哲学的交流对话、综合研究。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和新型学科的研究,如:实践哲学、人学、价值哲学、文化哲学、发展哲学、生存哲学、生态哲学等。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再次,从具体范式上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和路径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有的强调把握“真精神”,有的主张凸显“现代性”,有的立足推进“中国化”,有的重视建构“新形态”。这就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强调真精神(文本研究)、当代性(对话研究)、中国化(本土研究)、新形态(综合研究)的多样性和个性化,这对于解放思想,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从思维方式上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实现了重大转换。 谈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进展,许多学者喜欢说“转向”,比如从本体论到生存论转向,从体系意识到问题意识转向,还有价值论转向,人学转向等等。我以为理论折射到实践中最重要的转向是两个:一是阶级性思维方式的转向,表现为从阶级分析到利益分析;从阶级性到先进性;从阶级性至上到以人为本。二是两极化思维方式的转向,表现为从二元对立到多元共生;从你死我活到和而不同;从压倒性思维到共生性思维。无论从时代潮流看,还是从中国实际看,这都是不可低估的伟大历史进步。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创新面临的新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令人瞩目的发展,同时面临严峻的挑战和突出的问题,这也是必须正视和解决的。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西方现代哲学的对话进一步加强,但沟通并不顺畅,常常是“自说自话”。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派、保守主义的现代新儒家和自由主义的西化派,是二十世纪中国三大基本思想流派。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西方现代哲学都有自己的受众群和话语体系,虽然大家都重视对话,但是实质性的沟通进展不大,许多问题都还没有破题。关于中国哲学的未来走向,张岱年先生曾提出“综合创新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哲学应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现代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的和谐统一,综合创新。即经过“同情的了解”,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最终实现符合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这个方向是对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具体操作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念上和思路上。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凸显,但一部分学者的研究出现经院化的趋向。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是实践的革命的批判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具有中国的特点。必须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紧扣时代的脉搏。必须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回答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而现在的一些哲学研究和哲学论文,一方面自我陶醉于“学术思辨”,一方面却是“自我放逐”,越来越经院化、小众化、边缘化。一些问题看起来争的很热闹,但是在极小的圈子里进行,充其量不过是“茶杯里的风暴”,对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没有什么作用和影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本性和批判精神格格不入。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项目、课题、经费不断增多,但低水平重复比较普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学术性与现实性,学术视角与现实关注的统一。这就尤其需要理论创新,特别是防止低水平重复。现在的课题、项目、工程很多,论文、著作更是不计其数。但是却多见横向挪移,鲜见纵向提升,低水平重复的现象相当严重。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含量和学术品位,克服低水平重复,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的重大课题,也是关键所在。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三、在新的历史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是应当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来考虑和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全球化为当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机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决不能游离其外,必须加强对人类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同时,加入全球化进程中的“趋利避害”和“有选择进入”,也是不可忽略的。一方面,你不进入主流,只能永远居于边缘,永远落后。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化时代的“语言霸权”已经确立,游戏规则也已经制定,因而在进入主流和中心的过程中,就可能不得不受制于人。如何恰当地处理全球性文化与民族性文化、全球价值认同与民族身份认同的问题,无论是对于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是应当在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历史与文化格局中来考虑和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二十世纪的中国,处于由传统农业文明社会向现代工业文明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之中。中国现代化的真正推进并取得显著进展,只是最近三十年的事。因此,在中国的现代化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之间就有一个十分巨大的时代落差。即我们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已经高度发达,并由现代化向后现代化过渡时,才开始实现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化。这种历史错位使得原本以历时形态依次更替的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在中国社会转化为共时的存在形态。现代化进程中历时态矛盾在中国的同时态展开这一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格局,造成了中国社会文明转型的极为复杂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它使我们一方面要改造传统,摆脱贫困,尽早实现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为现代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弊端而焦虑,为现代文化与后现代文化的矛盾而困惑。在这一进程中,作为前现代思想资料的儒家哲学和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虽然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但却不能成为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三是应当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时代要求来考虑和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面临着新的更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从国际来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内来看,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面临着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迫切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从而对一系列新的课题做出新的回答。发展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绝不是僵死的教条,它要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在新的历史境遇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必须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研究社会现实中的新问题,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具有世界的眼光,开放的意识,宽容的精神,平和的心态,维护学术自由,提倡学术争鸣,在探索与争鸣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创新。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明德慎罚 西周的德治思想的影响力(1)
- 下一篇:哲学是时代最敏感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