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性别哲学视野”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性别哲学视野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作为在近日举行的全国第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的一个分论题,颇为引人注目,这是该论坛开办8年以来首次设立的与性别哲学有关的分论题。会上,除对这一论题进行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外,还举办了一次“性别与哲学”对话平台,对“性别哲学视野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作了多方面的探讨,所提出的看法主要有:
    其一,“性别哲学视野”的内涵与外延。“性别哲学视野”的内涵包括相辅相成的两方面:一方面是从哲学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对性别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的探讨,另一方面是通过性别哲学探讨达到对哲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性别哲学视野”的外延既指当代国外女权主义在哲学、认识论、伦理学、科技哲学等众多领域的研究,也包括中国国内依据本土资源、特别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背景上展开的性别哲学研究。还有代表认为,国外女权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哲学的兴起与发展虽经历了较长时间,且已在世界哲学界取得了一席之地,但其观点多元、流派复杂,与目前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实践之间尚有一定距离,需要在认真了解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借鉴,而不应生搬硬套。
    其二,“性别哲学视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贡献。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哲学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说,“性别哲学视野”始终是其不可或缺的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本土化过程、尤其是在一些重大历史转折关头的理论选择与创新中,“性别哲学视野”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之时,与之同步的对封建主义压制妇女的批判,就在历史唯物论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探讨中,提出了阶级解放与性别解放的关系问题。而目前,在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哲学理论探讨中,从“性别哲学视野”研究提出的“关怀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充实了和谐社会构建的伦理学基础。但须看到的是,基于种种原因,“性别哲学视野”在很长时间里是被遮蔽、被忽视的,这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性别盲点”。目前,清除这一盲点,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推进应是必要的。
    其三,“性别哲学视野”有助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对传统精华的辨析和汲取。“性别哲学视野”在肯定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同时,十分注重对其在总体上具有的封建父权制性质的揭示与批判,并认为传统文化要真正实现古为今用、使之转化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文化资源,就必须对其有所批判、有所辨析,尤其要清除“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封建等级秩序和性别歧视观念,这样才能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性别哲学视野”所具有的这一批判指向不仅十分明确,而且对封建文化中的消极方面保持了较高的敏感度。
    其四,“性别哲学视野”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世界向度”的构建。“世界向度”(国际化)是相对“中国向度”(中国化)而言的,包括对其他国家和地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土化状况的了解及对比研究,以及在一些国际性哲学理论和主题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内容、方式、路径等方面的反思。而“不讲妇女的故事就讲不了全球化的故事”。“性别哲学视野”正是全球化语境下发展起来的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哲学生长点,它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等具有理论上、思想上的多种关联。还须看到的一个事实是,在当代中国,前现代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实际是三者并存的,因此广泛了解这三者及其思想与价值系统,分别予以批判和借鉴,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必需的。而“性别哲学视野”,恰恰正处于这三者的交叉点上,有利于促进多方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对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世界向度”无疑大有裨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