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关于马恩的一个被忽视的重要思想(3)

实现共产主义,是需要很多条件的,有硬件,也有软件,最重要的、最硬的前提条件是生产力极大发展,社会极为富裕。1958年那种生产力,农村当时那种生活水准,整个中国当时那种犹如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的白纸)似的一穷二白的状况,怎么能向共产主义过渡呢?如果硬要搞共产主义,那就只能是“粗陋的共产主义”。四人帮说,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万里同志担任安徽省委书记时曾到一户农家访问,见两个孩子寒冬腊月没有衣服穿,只好缩在熄灭的炉灶里取暖。这正是典型的“长草的社会主义”。当年关于农村是否搞包产到户,万里曾与一位老同志有过一次争论,万里说:“包干到户,是群众要求,群众不过是为了吃饱肚子,为什么不可行?”老同志说:“它离开了社会主义方向,不是走共同富裕道路。”万里说:“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你要什么?”老同志说:“我要社会主义!”万里说:“我要群众!”这番争论,实质上争的就是是否实行“粗陋的社会主义”的问题。吃不饱肚子的社会主义,不正是“粗陋的社会主义”吗?包产到户就是要打破这种“粗陋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长草的社会主义”、“吃不饱肚子的社会主义”,本质上也就是马恩所批判的那种“粗陋的共产主义”和“粗陋的平均主义”。但是,我想马恩完全不可能想到,中国式的“粗陋的社会主义”竟会粗陋到吃不饱饭和“长草”的地步。马恩所批判的“粗陋的共产主义”,与原始共产主义在某些元素上是颇有相似之处的,这就是:人人平等,但很穷,很粗陋,两者都是人人平等地受穷的主义。马恩说,粗陋不是共产主义。小平同志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1984年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本代表团时讲话)。小平的论断,可以说是马恩批判“粗陋的共产主义”的重要思想的回响。邓小平理论是真正属于共产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
    毛泽东、邓小平,都希望中国人民尽快脱贫,但所设计的途径不同。晚年毛泽东说,中国太穷了,需要尽快改变生产关系,以实现“免于贫困的自由”。邓小平则说,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需要赶紧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先富带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毛用的是“改变(提升)生产关系脱贫法”,邓用的是“发展生产力(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脱贫法”。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真髓。
    三、忽视马恩这一重要思想的原因
    马恩批判“粗陋的共产主义”和“粗陋的平均主义”的重要思想,何以在很长时期内被我们忽略了呢?我想了几点原因。一、以往我们的“原典意识”不够强,即“直接向马恩请教”的意识不够强,对马恩原典的研究不深入,有些研究存在片面性。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过去全党很少学,一般党员根本不知道。对于《共产党宣言》,长期以来只看重“阶级斗争”和“消灭私有制”那部分内容,对其他内容重视不够,甚至认为一部《宣言》就是“阶级斗争”四个字。这样,本来在马恩原典上写得清清楚楚的批判“粗陋的共产主义”和“粗陋的平均主义”的内容,便被我们忽视了。二、正如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中所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不是完全清醒的”。改革开放之前,一些被认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却违反了马恩基本原理的理论主宰了我们的思想,主要是斯大林模式的一些理论和晚年毛泽东的那些“左”的理论,这妨碍了我们学习和重视马恩原典中批判“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思想。这种消极影响,至今也不能说完全消失。三、由于我国的生产力和科学水平曾长期落后,人们的眼界受到很大局限,也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解相当肤浅,甚至幼稚,所以,对“粗陋的共产主义”和“粗陋的平均主义”很容易接受,而对于马恩对这两种“粗陋主义”的批判却不加重视。四、对唯物史观的理解,我们曾有过很大偏差,即忽视甚至否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忽视物质财富的极大增殖和丰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础作用,相反却夸大生产关系的反作用。这曾成为一种弥漫全党的思维定势。于是,忽视马恩对“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批判,看不出“粗陋的共产主义”的荒谬性,就是很自然的了。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原因,还需要总结。
    我认为,马恩批判“粗陋的共产主义”和“粗陋的平均主义”的重要思想,对于那些生产力水平原本较低而又进行了革命,并且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国家,是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的。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很发达,怎样选择合适的生产关系,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各项社会经济制度,是必须要处理好的重大问题。抚今追昔,我想,我们应当重新学习马恩的这一重要思想,这对于我们更加理性地认识历史上走过的弯路,准确地汲取历史教训,更加理性地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更加理性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把马恩的这一重要思想,看作是对我们的理论提醒,积极、稳妥地把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