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民本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1)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12:11:47 法制日报-法制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摘要】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民本思想不仅传承了古代的民本思想,又为后世民本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深入分析孔子的民本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分析,能够得到一些民本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一、孔子民本思想的渊源及主要内容。 (一)孔子民本思想的渊源。 民本思想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民本意识的萌芽,经商周两代及儒家继承发展之后,成为了儒家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是一种重视民众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把民众视为国家之根本的极富人民性的政治学说。在商代后期,统治者的极端专制统治和暴政,使的社会矛盾激化,在此时,统治集团中一些比较开明的政治家已经隐约预感到社会的危机,开始怀疑“天命”,并进而提出要尊重人民,统治才能长久的思想。至西周,周公汲取殷商“自绝于天,结怨于民”的灭亡教训,主张“以德配天”和“敬德保民”。到春秋时期,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社会处于一种变革和动荡不安之中,天命神权的思想更加动摇,产生了重民轻神的思想。如:郑国子产认为:“天道远,人道迩。”管仲则提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从而把施政的中心直接指向了民众。 孔子所处的时期——春秋时期——恰恰是一个“礼崩乐坏”、各诸侯国日渐强盛、西周王朝逐渐衰落的历史时期。孔子的民本思想是对上述殷周至春秋时期民本思潮的继承、发展与总结,他继承了周公,近承管仲、子产等人的思想,并进一步发展,进而形成了相对前人较完善和丰富的民本思想。 (二)孔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孔子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之中,其他儒家经典,如《大学》、《礼记》、《春秋传》中也能反映出一些孔子所倡导的民本思想。概括起来,孔子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充分肯定人民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要求统治者治理政事要得民心。《大学》中有这样一段话,“《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能够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论语·颜渊》里也讲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意思是说,百姓的用度如果足够,那么国君的怎么会不够;如果百姓的用度都不够,那国君的又如何能够呢?从上述言论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充分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为民父母的君主应该行“仁政”于天下,要做到“得民心”,方能统治一国人民。 第二,以民生为本。《论语·学而》中提出:“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段话告诉我们治理国家的一些方略。其中的“节用”、“使民以时”,颇能体现出以民生为本的思想。政府征收的各种赋税,均来自于民间,来自于民众的辛勤劳动。政府做到“节用”,百姓就不会因赋税过于繁重而过度劳作。政府给人民安排差役劳动,一定要选在农闲季节,不要耽误了人民的农时,耽误了农时,对民生不利,进而也就对整个国家不利。可见,为政者的一切作为,都应当考虑到所统治民众,凡事均应以民生为本。 第三,惠民、富民、教民。《论语·子路》中有一段非常精辟的对话:“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也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卫国当时实行惠民政策,故人口较别国为“庶”,冉有进而问,人口众多了下一步怎么办?孔子答道,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进一步问,富裕之后呢?孔子回答,教育他们。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春秋时期的历史情况,当时各国土地资源相对丰富而人口较少,人口少就意味着劳动力的缺乏,而一国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的多寡,人口多,则社会物质财富丰富,国家收入多,军队人数多,国力强盛;反之,若人口少,则情况完全相反。如果要增加人口,要么通过战争扩张领土,掳掠人口,要么就是实行惠民政策,让人口自然增加。孔子就是主张用后一种手段来增加人口,进而达到增强国力的目的。人口增加之后,紧随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让人民生活的更好。这就是孔子提到的“富民”。富民的主张符合人民的切身利益,不仅是人民的愿望,更与统治者的利益息息相关,因为富民的受益者除了人民本身之外,就是让人民享受这一政策的统治者。人民富裕之后,又该如何?孔子的观点,就是在民众富裕的基础上,对其施以教化。孔子教育民众的根本内容是德与礼,试图把贵族的品德与礼中可施于民而有利于巩固贵族统治秩序的部分,传播推广到民众之中,以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教化。 通过这一部分的阐述,我们简单的了解了孔子民本思想的产生渊源及其主要内容,从这些思想中,我们可以发现,民本思想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有着许多有益的启示,这也就是本文即将讨论的问题。 二、孔子民本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一)孔子的民本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孔子的民本思想尽管不能得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真谛,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统治阶级对人民历史地位和作用应有的认识,作为统治者驾驭臣民的手段和方式,它对于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如此,作为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民本思想对春秋之后各朝各代的政治法律思想的发展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就近现代而言,它不仅直接构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和接受的基础,成为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来源,而且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儒学:是中华族群的传统文化基础(2)
- 下一篇:儒学:是中华族群的传统文化基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