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藏富于民 常富于民 (3)

造就一支亲民爱民的干部队伍,保证农民致富有方、常富有望
    农民要致富,关键看干部。在农村,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最终要通过干部体现到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最终要靠干部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个农民身上。具体说来,农民要尽快致富必须实现“有其利、有其权、有其教、有其安”。这就需要一大批具有亲民爱民思想,有开拓创新意识,勤政廉政、作风优良,深受农民拥戴的好干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造就了一批政治上有民主意识,思想上有创新意识,经济上有市场意识,作风上有勤廉意识的新型干部,他们中大多数人已成了农民致富的“带头雁”,但由于农村相当一部分干部年龄大,文化低,素质差,尤其是在极其复杂和艰苦的农村工作中,受到各种矛盾的困扰,思想观念陈旧,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农村干部必须加快思想和作风转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和服务作用,成为农民致富的“领路人”。
    农村干部肩负着贯彻国家政策,维护社会稳定、带领农民致富的重大职责。在上级部门任务重,压力大;在政策法规有时也存在偏差和矛盾,甚至与实际脱节;在自身权力小,手段少,特别是在农民意见大,怨声多的情况下,什么样的难题都会碰到。除了“要钱、要粮、要命”的老三难,更有发展经济难,协调工作难,处理上访事件难等等难题。怎么办?既要对上负责,又要对下负责。最重要的是心中要有农民,要切实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维护农民的权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造福农民,致富农民上来,一方面要带头富,另一方面要帮助农民致富。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一家一户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事情需要统一经营,统一服务。实行市场经济后农业要产业化经营,农户的小生产和大市场脱节要求社会化服务,更需要干部精心组织和服务。农民分散经营,干部须走村串户,深入农家,和农民走近些,谈深些,培养亲民勤政作风。农民讲实际,讲利益,干部们要多办实事,办好事,培养认真务实作风。不能事事应付,再犯官僚主义。更不能吹牛、浮夸,为了要政绩,大搞“官赏工程”,助长形式主义。农民痛恨腐败,不满意干部们乱花他们的“血汗钱”。干部应当努力做到民主、公开,对农民多帮点,少拿点,保持清廉公正作风。农民希望干部们率先垂范,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干部们千万不要辜负农民的期盼,一定要以身作则带动农民,一身正气影响农民,两袖清风净化农民,塑造和维护好自己的形象。无论如何不能像某些文艺作品描写的那样,变成目不识丁的呆傻形象,催钱催命的债主形象,揩油沾光的无赖形象,拆房扒粮的凶神形象。
    新形势下,农村干部工作内容变了,工作方法也要跟着转变。有的农村干部反映现在“老办法不适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顶用”,存在很大的畏难情绪。其实,新形势下的工作方法经过探索是可以学会和改进的。当然,农民中确有一些集体观念淡薄、团队精神稀少、甚至有盲目抵触的“钉子户”。对此,干部们也不能凶,应该学会依法办事,绝不能动不动就“来硬的、讲狠的、耍蛮的”,“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从各地农村干部的实践来看,只要干部们亲民爱民,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的方法,纠正以非法手段强迫群众的恶劣做法;善于运用示范和引导的方法,改变一般号,不求落实的方法;善于运用提供服务的方法,改变只取不予的方法;善于运用依法办事的方法,改变以言代法,想当然办事的方法,紧张的干群关系就能得到缓和。农民群众心情舒畅了,又有干部的带头和服务,也就能实现致富有方,常富有望。
     原载《文艺报》 2000.12.23  作者:曾业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