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周易与地球偏转论

一.众多的史前文明残骸之谜得到了合情合理的解释
    文献[1]搜集了目前在地球上被地质学、探险学等科学工作者发现的众多的史前文明残骸之谜后,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假设。认为:在距今13000年前的“某一天”,地球发生了80-100度之间的“翻转”,地球现在的北极,从“北纬约20度”的位置,变成了现在的状态。一日之内,冷热带换位,洪水横流,“日月星辰移位”,进入一个“天地浑沌”之期。并且认为:地球这样的翻转,已经多次发生。引证事例如下:
    1,勘探新西伯利亚群岛时,北极探险家爱得华•冯托儿(Baron Euard von  Toll)找到“一只剑齿虎的遗骸和一株高达70英尺的果树。这株倒下的树木,完好地保藏在永冻层中,树根和种子都完整无缺。青翠的叶子和成熟的果实仍旧依附在树枝上…”对这些遗物,用同位素C14年龄测试,距今13000年。那时这些虎和树都在热带,当地球翻转90度后,6小时、10000公里的行程,使它们速冻起来,保存到今天。类似速冻猛犸象的资料还有很多。
    2,1985年8月到1986年6月,加拿大地质学家玻尔和萨斯卡彻温大学、地质学古植物学家巴森哥教授等考察队,先后发现并证实:在距北极点仅几百公里的阿克塞尔•海纳格岛上,存在着一片化石森林。说明了现在的北极圈,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是温带,或者是热带。
    3.南美洲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边界贯穿其间的“的的喀喀湖”,总面积为8288平方公里,湖面长222公里,宽110公里,深300米,距离海洋数百英里。的的喀喀湖原来的位置是一块山间盆地,在那场浩劫发生时,以高达3000多米的超级巨浪,扫荡过平原和丘陵,飞扑安第斯山,它就成了远离海洋的高山(海拔约3810米)上的海水湖。至今保存着“海洋渔类生物”,其中包括海马。学者波士南斯基教授经过实地考察并写下了如下记录:“在冲积层中,我们发现一些沼生植物和人类的骨骼混合在一起,而这些人显然是死在大洪水中┉┉此外,我们还发现一种古代鱼类的骨骼,和人类的遗骸共同埋葬在冲积层中”又说“发现成堆的石雕品、器皿、工具和各式各样的器物,这些东西经过一番剧烈的震荡,全都破碎成一团,乱七八糟的堆在一起。只要在这里挖掘一条两公尺深的壕沟,你就会发现,洪水的威力是如此的可怕。它结合地震的力量,将人类和各种动物的骨骼送到这里,跟陶器、珠宝、工具和各种器皿掺混在一块┉┉一层层冲积土覆盖着整个废墟,沙砾中混合着的的喀喀湖的贝壳”。
    4.北美洲停积在大陆内部死亡的鲸;
    5.欧洲的碎骨角砾岩岩石中生物的死亡;
    6.南极洲地表被冰盖上;
    7.南美洲玻利维亚的帝华纳科古城的史前文明被毁灭。
    帝华纳科城是个谜一般的城市,它位于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离任何地方都很远。号称“世界考古最伟大发现之一”的“太阳门”就在帝华纳科城中。“这是一座用一块巨石雕成的建筑,约有3米高,5米宽,整块石雕的重量估计在10吨以上。太阳门上的两側面刻着几幅方形图案,分列三排,簇拥着太阳门上方一个会飞的神。此外,太阳门上还按有许多象形文字。┉(还刻有)直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才灭绝的、类似今天的大象、学名为“居维象亚科”的“象” ┉,(和)一种已经灭绝的、在昼间活动的四足兽,以及一种学名为“后弓兽”,体型略大于现今马匹,足部有明显三趾的古代哺乳动物。这些图象显示,帝华纳科古城有资格被称为一本记录古代珍禽异兽的图画书。这些动物虽然已经绝种,却永远保藏在(太阳门)石头艺术中。”
    门楣横饰带上未完成的图象显示,有一天灾祸突然降临,迫使“正在为作品做最后润饰”的雕刻家,“匆匆抛下凿子,逃之夭夭”。这个悲惨的日子也记录在石头上,人类的旷世艺术杰作“太阳门”,必竟没有全部完成。
    正统历史学界的看法认为帝华纳科古城只有1500年历史。按照当时的实际生物的年代可以确定,那些雕刻工匠生活在公元前11000年左右,就是地球翻转的突发灾难,洗劫了那些文明和雕刻工匠,也同时抹去了那些现在已经灭绝的物种。玻利维亚的帝华纳科古城和太阳门遗迹毁灭于发生地球翻转的公元前11000年左右的秋季的某一天。
    8.位于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的贝加尔湖(湖深1620米)的形成。贝加尔湖是淡水湖,但湖里却生活着许许多多地道的海洋生物。其成因与“的的喀喀湖”完全一样。
    9.“诺亚方舟”的沉积;
    10. 亚特兰蒂斯(大西洋)古文明被毁灭;
    11.古地磁极性转向;
    12.乌克兰地下金字塔被埋葬;
    13.黑海水下古老村庄被淹没;
    14.史前文明被毁灭。
    这些都是在“那一天”同时发生的。
    二,“洛书”的内涵和来历
    在《周易本义》[2]  上有“河图”、“洛书”两个图(见图1和图2)。关于此两图,有种种神奇传说。相传我国原始社会、氏族部落领袖伏羲时代,有龙马出自黄河,背负“河图”;有神龟出自洛水,背负“洛书”。 伏羲得到后,就根据“河图”、“洛书”上的阴阳点而画八卦。所以后来《周易》的《系辞上传》上就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再后来宋朝的朱熹就更神了,把“河图”、“洛书”说成“天地自然之‘易’。”
    我们认为:“河图”与阴湿干旱、风雨雷电、春夏秋冬、干支纪年有关(简称‘天象’);“洛书”与“日常生活中普遍都有的对称(性)作用”(简称‘地形’)有关。也就是《系辞上传》上所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何谓“地形”?老子曰:“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天下万物产生于有形有象的东西。[3]“有”则是“全息性”的代名词;在西学里,可以用“对称性”来描述。
    James Newman [4] 把日常生活中“对称作用”的普遍特性,简洁地概括成下面一段话: “对称性在表面互不相关的物体、现象和理论之间,建立起一种似乎可笑而令人惊奇的联系:地磁学,妇女的面纱,偏振光,自然选择,群论,不变量和变换,蜂巢中蜜蜂的工作习惯,空间结构,花瓶设计,量子物理学,圣甲虫,花卉的花瓣,X-射线干涉图样,海胆体内的细胞分裂,晶体中的平衡位置,罗马式大教堂,雪花,乐谱,相对论。”
    关于“洛书”龟背九宫方阵中,黑白点数字,英人理雅各[5] 称之为“算术之谜Arithmetical  Puzzle”,或“魔方 Magic Square”。标出方阵如下(加标方向):
                        北                     
    4-----9-----2
                  ∣╲  ∣ ╱ ∣
              西  3---- 5-----7 东
                  ∣ ╱ ∣ ╲ ∣
    8-----1-----6
    南
    我们将“洛书”九宫方阵用于描述物体的运动,尤其是地球在太空中的运动,可从逻辑上得到与完全从动力学上推论所得到的相同的结论。
    为此,我们结合物理概念,先研究“洛书”九宫方阵图上的3个特点:
    (A)“轴心联线”3个数点与“边联线”3个数点,加起来都是15 。例如:正轴心线[951],即9+5+1=15。以此类推。
    为叙述方便起见,我们称[951]为“数元”,其中的数字称“数点”,两个数元各自的3个数点相加得到的数字,相同者表示两数元相等;不相同者表示两数元不相等。
    (B)图上的数元[951]、与[357],称为“正轴心联线”。因为在该线的两侧面所分布的数元,都是相等的。例如以[951]为质量中心轴,两侧面分布的数点为质点,则数元[438]与[276]
    是相等的,因而可认为质量分布是均衡的。
    (C)图上的数元[456],与[258],称为“斜轴心联线”。 因为在该线的两侧面所分布的数元,都是不相等的。例如以[456]为中心轴,两侧面分布的数点为质点,则数元[381=12],不等于[927=18]。因而可认为几何形状是对称的,而质量分布是不均衡的。
    “河图”、“洛书”的成书年代,至今无法确定。按新石器时代“黄河文化(上游、中游的仰韶文化,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年分来看,约在最近第二次偏转、即13000年之前;按文献[1]的观点:“把地球自转轴现在的北极、推到了南极区域,也就是说,中国、印度和埃及等古老文明在大约20000年前、或者更古老的时间段,曾经处在南半球。”又说“这是最近发生过的第二次地球翻转前的地球自转轴现在的北极,确实处在南极的证据之一,虽然现得渺茫,但是却是合理的。”
    我们认为:如果《周易》成书在殷周之际(距今3000多年),则《周易》上有些资料,像伏羲四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以及“河图”、“洛书”则应更早,或者是几万年之前的遗物。
    三.“洛书”九宫方阵在描述地球旋转方面的应用  
    我们从上述“洛书”数字点方阵得到的第一个启示,即地球不仅有按纬度圆方向的公转,有按南北极轴(对应于“正轴心联线”)、 由西向东进行的自转;而且有按经度圆方向、通过赤道圆中心轴、由北向南发生的“偏转”(注:我们认为:说“翻转”容易被误解为地球发生逆向转动,所以改称为“偏转”)。
    以上从“洛书”九宫方阵描述了偏转必然存在的哲学依据,现在要从动力学的角度,介绍地球偏转过程发生在动力学上的原因。
    在失重条件下,地球旋转运动的四个基本操作元素。:轴转,自转,公转,偏转。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区别在于,这四个基本操作元素中,前三个元素,是来自于太阳系强大的惯性功能,虽然转动周期各不相同,但必竟是时刻进行着的;后一种“偏转”元素,是由于地球动能的变化和质量迁移,并积累到一定程度,随机产生的“突发作用”,突发周期尚难说,据文献[1]论文,最近一次偏转,是在13000年以前发生的,再以前就不清楚了。
    我们从“洛书”数字点方阵得到的第二个启示就是:这种主要来自于地球自身的“偏转”功能,在沿着“经线圆” 方向上起作用时,为什么偏转90度后,就停止了,而让位于正常的自转运动呢?这是因为:
    1) 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略扁的旋转椭球体的形状。
    2) 地球最大纬度圆(即赤道圆)上,有两种(南北向和东西向)通过地球质心的、互相垂直的“对称中心轴”。由于地球是椭圆球体,南北极中心轴短,因而与自转轴重合的南北极中心轴,只有一根,与地表交点只是南北极;而东西极点中心轴长,与赤道圆(接近全圆)周线处处相交,因而东西向中心轴有无数根。地球自转轴必须与这两种质量对称中心轴之一完全重合,才能平稳运动。在日常旋转运动中,由于地球动能的变化和质量迁移,质量对称中心轴时刻发生偏移,与自转轴的重合是动态的,时刻有分有合。在两者分离的角度不大时,一般总是立即重合。
    3) 一旦发生偏转,迫使南北向轴与自转轴分离,当自转轴到达一定的位置(例如“斜轴心联线”的位置)后,地球上接着发生全面质量大迁移,暴风暴雨暴浪到处发生。按地球自转运动的惯性,自转轴一定要在短期内与对称中心轴再重合的倾向。所以只有当偏转90度后,到赤道线上,遇到赤道中心轴,强大的固有的自转功能,得以恢复。
    4) 此刻,造成新的“轴转班底”(即原来的“南北极轴”成了新的“赤道轴”,原来的赤道轴,变成了新的南北极轴),又恢复地球在绕日轨道上的平稳状态。实现了“洛书”九宫方阵上,质量对称中心轴从[951]到[357]的转换。
    为此,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列出地球W,X,Y,Z四种可能的状态(图3),又称“轴转状态”。Z是现在的轴转状态;距今13000年以前,是Y轴转状态,是由X轴转状态变化而来;现在如果再发生偏转,将会变到W轴转状态去。只是地面上的“人类文明”以及极大多数的动植物,遭受一次空前的浩劫!约6小时的“偏转”,却造成上万年的创伤!
    四,地球偏转过程的特性
    本文现在要从动力学、地质学和地质勘探和调查中所发现的“异常事实”,论述地球偏转过程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机制。
    (1)地球偏转过程发生的原因
    我们从上述“洛书”数字点方阵,描述了偏转必然存在的哲学依据,现在要从动力学的角度,介绍地球偏转过程发生在动力学上的原因。
    文献[1]说:“刚体动力学证明,当刚体绕最大主惯量轴或最小主惯量轴自旋时,都具有陀螺定轴性。但是,实际的卫星不是刚体。卫星包含弹性部件,如装有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所需要的液体燃料,这会引起卫星中弹性部件振动和液体燃料在燃料箱内晃动,这些运动都要消耗卫星的转动动能,卫星的运动终将趋于最小动能状态。在角动量守衡的情况下,最小动能状态就是卫星绕最大主惯量轴旋转的状态。也就是说,当卫星绕最小主惯量轴自旋,且有内部机械能消耗时,标称自转轴将在空间翻转。
    这在理论上说明了象地球这种有气圈、水圈和液态外核的天然卫星,由于实际上可能发生的地球内核的异常运动、两极冰盖的不均匀扩大和缩小、地球自己的膨胀和收缩、地外物体对地球的意外撞击等等,都造成地球有内部机械能的耗散,也就是内部有能量耗散的近似刚体模型,其动能状态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标称自转轴的空间翻转。所以根据航天专家的分析,地球翻转的现象就一定可以发生!”
    除以上这些自然现象以外,尚有人为因素,例如:煤、石油、天然气和矿藏的大规模开采;人造水库建立等大体积的质量迁移;地下核试验等强烈振动而形成的能量耗散等,缩短了偏转周期。
    (2)从每次偏转90度论定地球有4种轴转状态
    我们认为:地球高速自转的作用,有维持原有稳定“轴转”状态的倾向,而蓄积已久、达到与自转作用的角速度几乎相同的偏转作用的角速度,力求冲破原有“轴转”状态,沿经度圆方向,走过约1/4地周线,达到新的“对称中心轴”点以后,使地球达到新的“轴转”状态。此刻,偏转作用的“能源”释放殆尽,自转功能又发挥它的惯性作用,让地球恢复、保持新的平稳状态。这种偏转现象,对地球来说,是一次姿态微微调整。而且每次都是若干万年后再调整一次。
    根据上述分析,获得一系列数据后,我们作出图3。从图上可以看出,最近两次地球“轴转”状态变化的途径:是X—Y—Z途径
    (3)地球最近两次偏转的历史事实和地质勘探的印证事例
    文献[1]为我们叙述了许多历史事实、以及在地质学上勘测到的不少“异常事实”,为地球偏转学说,提供有力的证据,现分述如下:
    1.地球Y状态:为距今13000年以前的“某一个秋天”,发生偏转变到现在的Z状态,印证事例是14条,见第1段叙述,不再重复;
    2.地球X状态:在Y状态之前,地球存在于X状态。和今日的Z状态相比,是完全颠倒过来的。太阳西出东落,地图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印证如下:
    1)距今13000年前,被《周易》所收录的“伏羲八卦方位图”[2]上(见图4),北宋朱熹注释说:“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后六十四卦方位放(仿)此。”这和现在方位的定向完全相反;
    2)距今13000年前,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与各种动物混居,难免有“性杂交”的情况。中国伏羲时代的《山海经》,专门记录世界各地的怪诞事物,如“牛头人”,“马面人”等等。这说明《山海经》也是13000年以前留下的遗物;
    3)文献[1]说了一个故事。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全部时间就是一万一千三百四十年。他们(埃及人和他们的祭司)说,在这全部时期当中,他们没有一个国王是人形(也没有说是否是‘狮身人面’。笔者注)的神,而在这段时间之前或之后的其他埃及国王当中,也没有这样的事情。因此,他们告诉我说,在这一段时间里,太阳逆、反常规地升起了四次;两次是在它现在下落的地方升起的,两次是在它现在上升的地方下落的。……(这说明)每两次地球翻转,地球自转轴的极性会出现一次南北更迭。”
    4)文献[1]又说。印度伟大的叙事诗《摩诃婆罗多》中说:“在梅鲁,太阳和月亮每天从左(西)走到右(东),星星们也一样……”(这)显然与现在的运行方向是相反的,究其原因是地球自转轴现在的北极,正处在南极地区的现象,……这些文献资料印证了,地球自转轴现在的北极,真的曾经在南极地区停留过。
    还有很多资料,本文不一一引证。
    五.对地球偏转论效验的引证和深思
    1. 运用《周易》太极思维方法,和《洛书》九宫方阵上“轴心联线”3数点与“边联线”
    3数点,加起来都是15 的特性,以事物的“全息性”(即西学的“对称性”)入手,演示了地球空间转动四个基本元素(轴转,自转,公转,偏转)必然存在,缺一不可的本性。还揭示了在太阳系运行的现阶段、和今后亿万斯年,轴转,自转,公转是恒定的,是惯性作用,长期永存;偏转是随机的、有不相等的周期性,突然爆发,瞬间即逝。
    2. 由地球多次偏转,造成人类多次灭顶之灾的事实,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符合“箭一”
    原理,有起点,有过程,有终点。每次偏转,人类社会都从原始生活的起点开始,沿着箭头向前发展,这样有无数个箭头,组成人类发展的总体“一”。
    3. 人类按照《周易》太极思维、辩证思维方法,以及哲学、动力学、地质学、物理、化
    学等各类学科知识的积累,既能发现地球偏转元素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机制,也完全有能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去预报、延缓和防止地球偏转运动的再次发生;即使发生了,也会使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的破坏、损失,降到最低。
    4. 当前,希望各方面的专家、学者,认真地研究地球偏转论的真实性和现实性。彻底弄
    清地球偏转的机制,使全人类真正认识到:人类无论贫富智愚,残废健康,都坐在一艘会“偏转”的“诺亚方舟”上,只有相互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不搞军备竞赛,不搞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消灭战争和核试验,和平共处,携手合作,共同发展;全力探讨和研究,减缓与预防地球偏转的种种机制和措施,实现世界和平的共同理想!
    参考文献
    [1]  常健民《地球翻转的首次鉴别及其科学效应》光明网,2004年8月
    [2] [宋]朱熹注 《周易本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3月
    [3] 王存臻等著 《宇宙全息统一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8。3。
    [4] [英]DAVID M。毕晓普著 《Group Theory and Chemistry(群论与化学)》新民 胡文海等
    译CLARENDON  PRESS ,OXFORD,1973。(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1。
    [5] [英] Legge(理雅各)。《BOOK OF CHANGES 周易》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5。2。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