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道、德、仁、义、礼”

在我的床头堆放了一堆的经史子集,方便我临睡前的静读。白天俗事缠绕,无法静下心来,只有夜读才能领会一些书中精要。最近抽出压底的一本《了凡四训》,一本已经读过不下十数次,却每次重读都有新的感受的书,似乎也从书中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袁了凡训子四文,在民间颇为流传。四训即:“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了凡四训》的大意是:人是有命运的,但“命由己作,相由心生”。所以,人要改变命运,就要修身立命,积德祈天,从这四个方面去积极努力,才可以改变命运。自古以来,一般人被气数命运所控制,而身不由己,只有明理的大善之人,气数命运也奈何不了他。
    讲讲《了凡四训》,就不得不提一些佛学,本人对佛一向是心存敬畏之心,轻易不敢妄言的。佛学包括世间法和出世法,其出世法阐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破除一切妄情偏执,迷信幻觉、而导归正信、正见、正行----正觉,指明了一切众生在无始无终的"生命之流"中生灭流转,一期生死只不过是其中一个短暂的片段。而《了凡四训》则阐明了佛法中“世间法”的许多根本道理。
    把万人敬仰的圣贤神化,在科学知识还很不发达的古代,这并不是一件难事。神化的最高境界是精神化、概念化,是一种虚质。而在我眼里,佛的本意是圣贤,佛是那些具有大智慧、通晓事理、超脱生死、品格高尚的人。佛因心性高洁,淡化得失,所以很少有烦恼。在人类文明发展到如此高度的今天,我们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宇宙知识,明了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解决了生和死的问题。但如何在这错综复杂、万有不齐的社会中要求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得到幸福与安乐呢?
    最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活着到底是在为了什么?人生在世,不是为了穿衣、吃饭和住房,也不是简而言之娶个老婆生堆孩子什么的,更不是追求或贪图一些个人的享受,而是要尽伦常之道。什么是“伦常之道”:为人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这就叫尽性,守本份。就像孟子他老人家曾经曰过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什么是“道”?看了无数次的《道德经》,至今也不能明释。其实道这个东西三教九流都有,无道便不能立言。而大到从宇宙万像来说,它的本体就是叫做道,从天地万物来说,这个本体叫做理,从人生行为来说,这个本体叫做性,而良心是本性之用。
    按照儒家之说法,道即是路,此路人人所共有。“大学之道”,就是成大人必行之路。《中庸》里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意思就是说,老天所赋予每个人的东西叫性,率此性来用事,即是人生当行之正路,这就是道。
    实际上,这世间的种种行为和关系,从来超不脱五个字:“道、德、仁、义、礼”。这五层关系实际上是逐级而下的,细细品位这五个字的含义,便可以给自己判断出自己与对方的关系及自己的心性。
    可是这年头,还有谁在遵循“伦常之道”呢?偏生自己却总以“率性”待人,而不去区分对方是立于何字待我,于是往往吃亏。
    叹也只能叹人心不古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