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批判老子的客观唯物主义思想

客观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认为自然规律和定律改变世界,推动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客观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自发地接受“客观规律和定律”的作用发展变化,人们不能改变客观世界,认为客观世界是不完全可知的,客观世界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变化的,人们既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和定律,也不能利用客观规律和定律。
    把客观世界看作是纯物质的世界,但人类对客观世界是不可认识的——即不可知论,意识不能反作用于客观世界,以及人们不能按照人的意识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这是客观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客观唯物主义者只看到“物质构成体”发展变化的表面现象,看不到“物质构成体”发展变化的内部原因和实质,看不到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所遵循的规律和定律。
    客观唯物主义是客观机械唯物主义、客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客观四维唯物主义的思想基础。客观唯物主义在实践中则又是客观机械唯物主义、客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客观四维唯物主义的综合表现。
    中国古代老子的客观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基础就是客观唯物主义的。老子认为:客观世界就是按照“道”这个自然规律“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它是一个永恒绝对的本体。人们在“道”面前:不可道,不可名,不可视,不可闻,不可搏。它所强调的是顺其自然,人类必须服从于自然规律,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改变世界,在自然规律面前“不可搏”。
    《老子》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其意思是说:心地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宽广。水有利于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夺存在的地方,善良的人处于众人厌恶的地方,就象行走于平坦的大道上一样。选择好的地理位置居住,拥有博大善良的心胸,与仁人友善,说话守信用,统治国家行使善政,尽其所能把事情做好,并待机而动。所以说与世无争,就不会产生过失。
    《老子》第十四章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其意思是说:眼睛看不见叫作“夷”,耳朵听不到叫作“希”,手摸不着叫作“微”。这三种情况,不可过分追究,所以混合为一。它以前是什么样,没有人清楚;以后,人们就逐渐地明白,不再昏暗无知了。道经久不息,但不可名状,仍然归结为无物的形体。这就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体的形象,恍恍惚惚。面对着它不见其首,在其后不见其尾。掌握自古就有的道,顺应今天的事物发展规律,就能够知道古代事物发展的开端,这就是道的纲要。
    《老子》第十九章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其意思是说:拒绝聪明,抛弃智慧,人民就会获得百倍的利益;拒绝仁,抛弃义,人民就会恢复子女孝父母慈的美德;拒绝技巧,抛弃利益,盗贼就会不存在了。把“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作为文治法度,是不足以用来治理国家的。所以,政令就有所归属,使人们经常保持朴素,减少私欲;拒绝学习,消除忧愁。
    《老子》第二十一章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其意思是说:有德之人的行动,只有遵循自然规律的“道”。“道”是恍恍惚惚的。恍恍惚惚之中,有“道”的形象,有“道”的实质;渺渺茫茫之中,有“道”的精神;其精神是真实可信的。从现在到古代,称之为“道”,这个名称是不能没有的。用它可以认识万物的本源。我如何知道万物的状况呢?就是因为这个有规律性的“道”存在着。
    《老子》第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二十九章说:“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其见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其意思是说:要想取得天下而有所作为,我看是达不到目的的。天下这个神圣之物,人是不能随意作为的。作为者必败,取得者必定失去。
    《老子》第三十二章说:“道者,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和,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之,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其意思是说:“道”是永恒普遍的,没有名称。虽然微小而无形,天下万物没有不服从它的。如果侯王能守道,万民将自动归顺于他。天地相互配合降下甘露,万民不受命令就会自愿平均分配。开创了体制,就有了名称,既有了名称,也要知道“道”之所在,知道“道”之所在才能避免危险和失败。比如:“道”存在于天下万物之中,就好像山川河流与大海相连一样。
    《老子》第三十五章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其意思是说:掌握着大道的规律,则天下人都归附。天下人归附后又不会受到伤害,就会天下升平安泰。
    《老子》第五十二章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其意思是说:天下的事物都有开端,这个开端就是天下事物的本源。既然已经认识到它的本源,就知道它发展变化的产物。既然知道它发展变化的产物,就要抓住它的本源,终身就不会出现差错和失败。堵塞窍穴,关闭门户,终身不会劳困。如果打开窍穴,助成求知欲望的事,则终身不可挽救。看到小问题叫做明察,坚守柔弱叫做坚强。明察不能常用,使用明察又收敛聪明,避免身遭灾祸——这就叫做遵循自然规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