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的批判本性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2:11:56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是外在地赋予它的标签和名号,而是有着深刻的内在根据。我认为,辩证法的批判的革命的本性,就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内在根据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哲学基础中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其神秘形式上,成了德国的时髦东西,因为它似乎使现存事物显得光彩。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了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2页)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的和革命的本质。 辩证法的批判本质体现了它的否定性维度。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性媒介实现的。否定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连续性和间断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所谓“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就是指要认识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因为任何事物,对于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和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这种稳定性和连续性是相对的,而对于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因素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实际上,黑格尔早就认识到,并非一切现存的东西都无条件地是现实的,现实性仅仅属于那具有必然性的东西。在现实事物自身中,总是潜藏着内在的矛盾和否定性因素,随着事物自身中的否定性因素的成长,以前现实的东西就会成为不现实的,就会丧失自己的必然性、自己存在的权利、自己的合理性;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就会起来代替这种正在衰亡的现存的东西。因此,真正的辩证法决不安于现状,粉饰太平。因为辩证法对每一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也就是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所谓“否定的理解”,就是着眼于事物的运动、变化,着眼于事物的内在矛盾及其所孕育的发展方向,着眼于新事物的产生和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客观趋势去理解。因此,马克思的辩证法决不是为了“使现存事物显得光彩”的辩护工具,它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首先,辩证法的批判是实践的批判,是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早在马克思哲学形成时期,马克思就坚决反对教条主义的哲学观,他明确提出:“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如果我们的任务不是推断未来和宣布一些适合将来任何时侯的一劳永逸的决定,那末我们便会更明确地知道,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我指的就是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所谓无情,意义有二,即这种批判不怕自己所作的结论,临到触犯当权者时也不退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16页)马克思坚决反对思辨地构造哲学体系的做法,在他看来,只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任何深奥的哲学问题都可以十分简单地归结为某种经验的事实。以前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批判是理论批判的前提,也是理论批判的归宿,其目的是要“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页)青年黑格尔派的“自由人”,虽然标榜自己是一切的无情批判者,“满口讲的都是所谓‘震撼世界的’词句”,但由于他们的批判仅仅局限在观念和词句的范围内,最终只能达到“用另一种方式来解释现存的东西”,或“借助于另外的解释来承认它”,沦为“最大的保守分子”。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们只是用“词句”来反对“这个世界的词句”,而“绝对不是反对现实的现存世界”。(同上,第66页) 其次,辩证法的批判也是理论的自我批判,它不怕自己所作出的结论。马克思从来不把自己的理论看成终极真理的教条,相反,他总是根据实践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自觉地以批判的精神来对待自己所作出的结论。即使是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的划时代的纲领性文献,马克思自己也以批判的精神对待。他在与恩格斯合写的该书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同上,第248?49页),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批判就是否定,自我批判就是自我否定,这种否定既包括对以前错误的或不能适应实践发展的理论和观点的公然放弃,也包括对不太完善和成熟的思想和学说的补充和修正。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通过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都必将实现理论本身与时俱进的发展。自我批判是实现理论创新的必要中介,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批判是为了实现与客观实际和实践发展相适应的理论创新。可以说,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个规律。 坚持辩证法的彻底性和批判性的马克思主义,反对任何以教条和宗派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理论的做法。19世纪70年代末,针对法国“马克思派”中存在的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倾向,马克思曾经毅然决然地说:“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的态度的本质特征,就是使马克思主义丧失了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的维度,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作可以适用于任何情况和任何条件的抽象公式。用这样的态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在把它捧上绝对真理地位的同时,实际上也就葬送了它继续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因为任何理论,如果不能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创新,都必然会被淘汰。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被描绘的孔子--解读"厄于陈蔡"的系列故事
- 下一篇:孔子的人格魅力--以为考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