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茶文化 > 其它 >

茶与宗教


    茶与道教  道教是中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自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42)道教定型化之后,在名山胜境宫观林立,几乎都栽种茶树,宫观道士流行以茶待客,以茶作为祈祷、祭献、斋戒,以及“驱鬼捉妖”的祭品。同时,茶对人体的功能也在道教门徒的宣扬下被人重视。道教对茶的传播起了一定的作用。
    茶与佛教  佛教的兴盛发达,对茶的广为传播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佛教的修行方法是:戒、定、慧。定、慧就要坐禅,禅是静虑之意。佛教禅宗大兴后,僧俗信徒都得坐禅。茶所具有的兴奋破睡、止渴生津等功能,以茶待客的习俗,很能适应佛教僧俗信徒守戒坐禅的需要。唐代开元时,由于大兴学禅,夜间不睡不食,只许饮茶,辗转相传,形成“人自怀挟,到处煮茶”的风俗。唐代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百丈禅师怀海(公元720-814)整顿和建立了新的禅宗戒律,鼓励僧徒坐禅,饮茶成为僧徒每天不可缺少的生活大事,形成了整套庄严肃穆的茶礼。宋代不少敕建的禅寺遇有朝廷钦赐大衣(袈裟)锡杖之类的庆典或特大的祈祷会时,往往就用盛大的茶礼款待宾客。这种茶礼不仅推广到各佛教丛林,也传播到蒙藏一带佛教另一支派喇嘛教地区。佛教在中国兴盛时,僧人在寺庙的附近广植茶树,精采细制,并十分注意烹茶技艺,以招待施主香客。
    日本茶叶起源于中国    日本茶叶的传播发展,从栽种、制造到饮用,无一不与唐宋时代日本来华留学的僧侣有关。在日本历史上吃茶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在公元729年(唐玄宗开元17年),也就是日本圣武天皇天平元年,日本朝廷召集百名僧侣在宫廷讲经赐茶,很象中国古代寺院举行的茶礼。相传唐代,最澄和空海等日本名僧,曾从中国带去茶籽,在日本广为种植。最澄于公元805年(唐贞元21年)回国时,从天台山、四明山带去了当时风行的不少饼茶和茶籽。空海曾几次往返日本和中国,也带去了不少饼茶和茶籽,并传去了制茶法。
    茶与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在中国北方及西北边疆的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撤拉、东乡、保安等民族地区传播最广。这些地区大部处在高原地带,气候寒冷,以畜牧业为主,并以乳肉类为日常主要食品,蔬菜奇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逐步认识饮茶不仅能生津止渴,且有解油腻助消化等功能,加以伊斯兰教戒律是不能饮酒,于是以酥油茶、奶子茶等敬客,蔚然成风。不少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如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埃及、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等都是如此。
    茶与天主教   欧洲最初的饮茶传播者是16世纪到中国及日本的天主教布道者。1556年第一个在中国传播天主教的葡萄牙神父克鲁士,约在1560年返国后介绍:“中国上等人家习以献茶敬客,味略苦,呈红色,可以治病,为一种药草煎成之液汁。”意大利传教士勃脱洛、利玛窦,葡萄牙神父潘多雅以及法国传教士特、莱康神父等也相继介绍:“中国人用一种药草榨汁,用以代酒,可以保健康,防疾病,并可免饮酒之害”,“主客见面,互通寒暄,即敬献一种沸水泡之草汁,名之曰茶,颇为名贵,必须喝二三口”。他们在学得中国的饮茶知识和习俗后,向欧洲广为传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