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古代数术 >

董祐诚、项名达及戴煦的贡献

继明安图在幂级数方面取得研究成果后,清代学者在此领域中又有进展,其代表人物有董祐诚、项名达和戴煦等人。 
    董祐诚(1791—1823年),字方立,江苏常州人。少时家道中衰,生活困窘。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随兄客居北京前,曾广游天下,兴趣及至经史、地理学及数学等方面。居北京后,专攻数学,且著作不少,有《割圆连比例图解》3卷、《椭圆求周术》1卷、《斜弧三边求角补术》1卷、《堆垛求积术》1卷。去世后,其兄董基诚汇其遗稿,以《董方立遗书》之名刊刻出版。 
    董祐诚少年时于梅瑴成《赤水遗珍》书中读到杜氏三术,但惜其语焉不详。后由友人处抄得载有杜氏三术和明安图六术的所谓“杜氏九术全本”,乃深入探究,务求“立法之原”,乃成《割圆连比例图解》3卷这一董氏之代表作。他从成连比例的几何线段入手,研究全弧通弦和分弧通弦二者的关系,结果也发现全弧正矢和分弧正矢之间关系,并明确给出4个幂级数展开式,即所谓“立法之原”四术,可推出所谓“杜氏九术”。 
    董祐诚《割圆连比例图解》著成后,方得见明安图遗书抄本,由是始知两人方法相同而具体步骤有异。董氏还在研究中发现,分割次数无限增多,则弧与弧可相互转化。他把这种现象称为“方圆互通”。他的见解相当于微积分。 
    项名达 (1789—1850年),原名万准,字步莱,号梅侣,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自幼喜读书,尤好历算之学。道光进士,惟未就知县之职,曾在杭州紫阳书院执教,主要数学著作有 《象数一原》6卷、《勾股六术》1卷、《三角和较术》1卷、《开诸乘方捷术》1卷。其中《象数一原》为其代表作。 
    项氏对“方圆互通”兴趣甚浓,乃在前人基础上深入研究,创“零整分递加”法。此法即把全弧不拘分为奇数等份或偶数等份,通弦或正矢均可以示为分弧的通弦或正矢的幂级数。于此,董祐诚的四术概括为二术,得出计算正弦值和正矢值的两个公式。由此“二术”,可推出“四术”,亦可推衍出所谓“杜氏九术”。 
    项氏在董祐诚对椭圆周长的研究基础上作出了可喜的成就。董氏以初等数学方法进行推导,但结果错误。项氏写有《椭圆求周术》一书,具体阐释求周长之法:将椭圆周分成若干等份,通过分点向长、短轴作垂线,连结两分点以之为椭圆分弧弦。以勾股定理和椭圆性质求分弧之弦长。分点无限增多之时,椭圆周长即等于分弧之弦的总和。项氏之法类似积分之法。 
    戴煦 (1805—1860年),字鄂士,号鹤墅,又号仲乙,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著有《重差图说》、《勾股和较集成》、《四元玉鉴细草》,惜未刊行;刊印之书为《求表捷法》,内收《对数简法》2卷、《续对数简法》1卷、《外切密率》4卷、《假数测圆》2卷等书。戴氏还曾在好友项名达去世后续成其《象数一原》。
    戴氏之前研究幂级数,在通弦、正矢与弧间展开式研究较多。戴氏曾与项明达共同切磋正切、余切、正割、余割表示弧幂级数展开式,也研究以弧表示正切、余切、正割、余割幂级数展开式。项氏去世后,戴氏仍继续研究,终成《外切密率》一书。书中戴氏所创上述关系式,系用几何方法推导出来的,但准确无误,与今天推导结果不谋而合。以戴氏研究成果为标志,“方圆互通”的研究打上了阶段性的休止符。 
    戴氏于对数研究上也有成就。在他的《对数简法》、《续对数简法》二部著作中,首创指数为任意有理数的二项式展开式,探索出编造对数表的简易方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