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古代数术 >

兵阴阳家与汉代军事[下] (1)

汉代的军事术数保障,则是通过以下体系来实现的。
    第一,平战结合的国家术数人员。汉代中央政府九卿之一的太常属下,有太史令负责天文气象占候,太卜令负责卜筮(后省并太史),太祝令负责祭祀穰祷,均六百石。另有诸多巫觋散在宫廷和一些国家部门,如长安诸祠官有女巫,又有梁、晋、秦、荆、九天诸巫,“皆以岁时祠宫中”。又有河巫祠河于临晋,南山巫祠南山、秦中,等等。[45]她(他)们平时为朝廷和王室服务,战时则是胜利的特殊保障者,这一点上面已经说到。其中,太史令一职最为重要。太史为王朝最主要的占候职务,机构颇为庞大。其属员据《汉官》有:“太史待诏三十七人,其六人治历,三人龟卜,三人庐宅,四人日时,三人易筮,而人典禳,九人籍氏、许氏、典昌氏,各三人,嘉法、请雨、解事各二人,医一人”; “灵台待诏四十一人,其十四人候星,二人候日,三人候风,十而人候气,三人候咎景,七人候钟律,一人舍人。”太史必须经常、及时地向皇帝和朝廷报告占星望气的结果,对军政大事发生影响。与军事有关的例子如:《汉书·王莽传中》:天凤六年春,“莽见盗贼多,乃令太史推三万六千岁历记,六岁一改元,布天下。” 《王莽传下》:地皇四年“十一月,有星孛于张,东南行,五日不见。莽数召问太史令宗宣,诸数家皆缪对,言天文安善,群贼且灭。莽差以自安。”《后汉书·灵帝纪》:冀州刺史王芬等人谋诛诸宦官,“会北方夜半有赤气,东西竟天,太史上言,‘北方有阴谋,不宜北行。’帝乃止。”有时,太史还直接以施术者的身份介入军事行动,如武帝时太史奉灵旗“指所伐国”。
    第二,知晓军术的军官队伍。汉代军官多晓占候禳辟之术,这首先是因为当时尚未形成后代那种固定的文武分职,在朝廷,诸臣经常要领兵远征; 而地方重要的行政官员如县令、长,郡守和州牧,均是法定的一地最高军事长官。汉代长吏多由经术进,而士人研习术数蔚然成风,因此当他们成为将领带兵上阵时,并不缺乏兵阴阳素质。而且作为军官,看来他们的职业训练中也不乏相关内容,至少他们中的许多人平时较注意学习和研究兵阴阳家的著作。银雀山一号汉墓主可能是一个下层军官(司马),墓中出土大批兵书特别是兵阴阳家的典籍,应非偶然。有迹象表明,精通术数在当时就是堪为将才的标志。《后汉书· 王景传》:景先祖王仲,“好道术,明天文。诸吕作乱,齐哀王襄谋发兵,而数问于仲。及济北王兴居反,欲委兵师仲,仲惧祸及,乃浮海东奔乐浪山中”; 《汉书·宣元六王传》:淮阳王钦欲有所为,有人荐言“闻齐有驷先生者,善为司马兵法,大将之材也……驷先生蓄积道术,书无不有,愿知大王所好,请得辄上。……王得书喜悦”。此外如苏竟为代郡中尉,杨春卿“善图谶学,为公孙述将”,董扶任蜀郡属国都尉,许杨为酒泉都尉等[46]。可见,通晓兵阴阳学是汉代军官的素质要求之一。
    第三,征招延揽军术人才。两汉高级将领,多征辟才士于幕中,术数人才是他们招致的重要对象。这既是补己之不足,也是战斗力的直接贮存。新莽时“卫将军王涉素养道士西门君惠”,试图发动政变失败已如上述,又如:建武三年,名术士郅恽被积弩将军傅俊任命为将军长史,“授以军政” [47]。中平五年,望气者说京师将有大兵,两宫流血,大将军何进的司马许凉、假司马伍宕进言,要天子将兵以为厌胜,何进奏灵帝行之。[48]许、何二人显系郅恽一流的人物。元凤三年,“诏与丞相、御史、大将军、右将军史各一人,杂候上林清台,课诸历疏密”[49],这些人能同朝廷术数官员一起从事天文占侯和历法校定,自然也是高水准的专家。有些将领帐下,还招致有巫觋之流,“蓍筮常陈于前,巫祝不去于侧”[50]。《太平御览》卷735引《幽明录》: “董卓信巫,军中常有巫。”其部将李傕、牛辅等之好巫,也一点不逊于董卓。
    在很多时候,王朝也会直接向民间征招军术人才,“拔擢天士,任以大职。”[51]武帝时,就有所谓“公车方士”[52]; 元帝初元三年,诏丞相、御史举天下明阴阳灾异者各三人;平帝元始五年,征天下能为天文方术图谶兵法教授者,至者数千人。[53]这种举措,在新莽时期达到了高潮。王莽曾“博募有奇技术可以攻匈奴者,将待以不次之位”,又曾“除用征诸明兵法六十三家术者,各持图书,受器械,备军吏”,以征山东。史称前来应募者数以万计,“或言能渡水不用舟楫,连马接骑,济百万师;或言不持斗粮,服食药物,三军不饥;或言能飞,一日千里,可窥匈奴。莽辄试之,取大鸟(鬲+羽)为两翼,头与身皆著毛,通引环纽,飞数百步堕。莽知其不可用,苟欲获其名,皆拜为理军,赐以车马,待发。”[54]
    可见,在汉代军队组织中,术数人员具有重要地位,他们作为军中不可缺少的必备人士,主要不是通过设置专职军官来保证,而是通过发挥国家专职术数人员作用和选拔精通术数者成为军官或幕僚来实现的。研究汉代军制,必须注意这个问题。汉代对军官术数素质的看重,当然是当时军事的术数斗争性质所决定的。而汉代民间教育和术数教育的发展,则为汉代军官有关素质的培养和人才选拔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