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中医 > 中医其它 >

夏至养生要诀


    夏至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6月21日前后,视太阳到达黄经90度时为夏至。《历书》记载:“斗指乙,为夏至。万物于此皆假大而极至,时夏将至,故名也
    《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畅,皆非所宜。
    在起居调养方面,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大抵会晚睡早起,所以中午宜有短暂的休憩,补充体力。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减轻疲劳之感。
    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另外,夏日炎热,许多人喜欢将风扇和空调直接对着身体吹,结果导致一时或日后许多疾病发生。我们了解到一个事实,就是身体感到凉爽是由于房间空气能流通,自然就会舒适。故此当暑热难耐,我们可以利用风扇朝人体不到的地方吹,空气流通,“凉效”就达到了。另外,晚间入睡前,可以利用空调把房间温度凉下来,睡前将空调关了,入睡之后,夜间气温也逐渐下降,这样人就能顺其自然美美地睡一个好觉了。
    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因极热和极凉相激,很容易引起中暑,或风湿痛等症。虽然年轻时不明显,但中晚年出现症状,就非常难受了。
    “夏至三庚数头伏”,在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进入伏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苦夏”。可以适当注意饮食补养,北京流行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因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寒凉食品均要“食适可,勿过则”。
    厨房是艺术的殿堂,在炎炎夏季,可以多做一些凉拌菜品来令人食欲大增。譬如有经验的长者介绍凉拌西红柿,里面配嫩姜,因姜属热性。此菜口感很好,虽是凉拌,但食性互补,可以放心食用。另外,菠萝蜜,加点嫩姜丝,也非常可口。厨房当家人,看到这里,必定也会自行研发,做出好吃的饭菜令到家人身心愉悦。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炎热的夏季,雨水充足,万物蓬勃生长,开花结果,显出一派繁茂丰硕的景象。犹如人生的盛年,创造与收获并举。时光流逝,一日难再。且让我们珍惜眼前这一刻,让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