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茶文化 > 其它 >

碧螺春圆了瑞典人“寻茶”梦


    250年前,一位瑞典植物学家留下了未能将中国“茶”移植回国的遗憾,两个世纪后,瑞典国家电视台专门派出了摄制组“按图索骥”来到苏州西山,准备将东方茶文化的风韵通过镜头再次带回瑞典―――
    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林奈(1707―1755),曾辗转从中国将一些茶树带回国试图重新移植却没有成功。其后因为对东方传统“茶文化”向往,仍有不少人进行努力但均以失败告终。昨天,瑞典电视公司派出了卡尔松等专业摄像师、园艺专家“按图索骥”来到苏州西山,决心用“镜头”把中国的碧螺春茶文化再次带回瑞典。
    昨天上午,苏州洞庭西山岛上来了一群扛着摄像机蓝眼睛、高鼻子的“老外”,“老外”们在茶园里穿梭、搜寻,满脸的兴奋与激动。当他们亲眼看到碧螺春“茶果间种”、“四面临湖”的优美环境时,更是不住地感叹:“太美了、太神奇了”。西山茶农还现场演示了“碧螺春”的采摘过程及制作碧螺春的一些要领。其间,瑞典电视公司职业记者卡尔松讲述了他们来苏州“寻茶”的经过。
    十七世纪末(1699年),清康熙南巡赐名“清汤碧绿,外形如螺,采制早春”的碧螺春后,约半个世纪,瑞典著名生物学家林奈来到中国考察,回国时特意携带了一些中国的茶树想进行移植。但当时交通主要靠航海,回去一趟至少需三个月的时间,茶树还未到达瑞典,就已经半路“夭折”了。其后为中国茶文化着迷的伯朗等又先后来到中国,将一批茶树“精心呵护”带回了家,却并未能在当地的土壤上“生存”,这段历史被瑞典的一些重要史籍收集。近年来,中国大陆不少人到瑞典经商,其中一位苏州小伙张坚在当地古镇上开了一家“狮子林”饭店,每一位顾客来吃饭的时候都会为其泡上一杯“碧螺春”,久而久之,碧螺春的名气便在当地传播开来。当卡尔松一行准备启程到中国时,听了中国小伙张坚关于碧螺春产地“花果山胜景”的描述后,十分心动,便决心到张坚的老家瞧一瞧那令“先人”魂牵梦绕的“中国茶”。卡尔松告诉记者,很快就到林奈的300年诞辰了,到时候她们将会把今天的“碧螺春”茶园重新展示给瑞典人民,以品味中国悠久的茶文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