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其它曲艺 >

中国曲艺遗产最为丰富 曲艺申遗应该受到重视(2)


    相比之下,其它国家的曲艺项目却有许多已被申报和公布。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迄今公布的全部四批共181个人类“非遗”项目中,曲艺项目每批都有,共占据了15项,约占整个公布数量的8.3%。包括了埃及的“黑拉里亚史诗吟唱”、印度的“罗摩里拉—罗摩衍那传统表演”、吉尔吉斯斯坦的“阿肯艺术与吉尔吉斯史诗”、巴勒斯坦的“伊卡耶”、菲律宾的“达兰根”史诗唱叙、俄罗斯联邦萨哈共和国的“欧隆克雷—雅库特英雄史诗”唱叙、土耳其的“麦达赫说书艺术”等等。换言之,在其它国家的申报工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审视野中,曲艺的分量与地位,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和尊重。而堪称世界曲艺大国的中国,却没有作为曲艺的项目进行申报和公布。其间蕴含的巨大反差,很值得深思。
    需要指出,已申报公布的四批人类“非遗”项目中,有三个中国项目与曲艺有关,分别是:作为音乐项目申报的南音和作为口头文学项目申报的《格萨(斯)尔》与《玛纳斯》两部英雄史诗。前者是乐种同时也是曲种,后者是口头文学同时也是藏族曲艺岭仲与柯尔克孜族曲艺柯尔克孜达斯坦的演出脚本。但因不是作为曲艺项目进行申报和公布,因而也就无法充分彰显其同时作为曲艺的价值,也无法在国际层面的价值认定与保护工作中,得到相应的认知和关注。
    当然,人类对于自身创造并拥有的文化事象的形态认知,某种意义上也如远观山峦,“横看成岭侧成峰”。对文化事象进行类型划分所形成并带来的学科立场,影响着我们对于原本关联性很强的文化遗产的认知与关注。像前述的《格萨(斯)尔》与《玛纳斯》两部英雄史诗,虽然作为口头文学申报和公布了,但由于在价值判断的向度上,侧重的是文学性的“文本”,而忽略了承载并传扬这些史诗的“说唱”表演形式即相应的曲艺品种。面对这种不乏“盲人摸象”意味的认知视角和价值判断,传承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隐忧显而易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了对于承载传扬此类史诗的“说唱”表演形式即相应曲种的保护,作为演出脚本即曲艺曲本的“史诗”又怎能够得到根本性的传扬呢?!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国内“非遗”的保护,还是人类“非遗”的申报,都应特别注重不同文化事象之间的内在关联,不因不同学科立场的视角盲点,影响文化保护的初衷。
    同时,人类“非遗”的申报与保护,也是不同的族群与国家用以维护文化安全和捍卫文化主权的表现。联合起来,一同保护和传扬这些文化遗产,既是我们对于文化传承的现实态度,也是人类维护各自文化权益的客观诉求。在这方面,我国也有着自觉的努力和成功的实践,包括与蒙古国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民歌为人类“非遗”,等等。但从曲艺的角度去看,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比如,蒙古国已将“蒙古图利:蒙古史诗”作为“急需保护的濒危项目”进行申报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公布。而这个项目,实际上也就是我国内蒙古地区主要传衍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的曲艺表演形式“陶力”;韩国已经申报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板索里史诗说唱”,也就是我国朝鲜族的曲艺表演形式“盘索里”。这表明,在与邻国共有文化样式的合作申报中,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关注。
    这说明,在申报人类“非遗”的工作中,关注和重视我国的曲艺意义重大:一可向世界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拥有的全面性;二可彰显中国文化的更大独特性;三可体现中国曲艺在世界曲艺遗产中的独特价值与重要地位;四可促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特别是曲艺类遗产保护的全面与协调推进;同时还可全面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捍卫中华民族的文化主权。
    为此,吁请有关各方今后申报人类“非遗”代表作与急需保护项目时,一定要更加注重立足“非遗”保护工作的整体与全局,更加注意全面统筹和类型兼顾,高度重视和关注我国的曲艺,将曲艺项目申报人类“非遗”切实纳入工作视野,以使世界范围对于人类“非遗”的保护工作同时关切到中国曲艺的客观存在。(吴文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