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其它曲艺 >

襄垣鼓书:保存"鼓子词"基因 吸收民间艺术元素


    
    一、历史溯源
    襄垣鼓书是山西曲种,起源于襄垣县,流行于晋东南的沁县、武乡、襄垣,晋中的榆社、左权,以及晋南的安泽、浮山等地,又称鼓儿词、襄垣调,由宋金鼓词演变而来。
    二、艺术特征
    襄垣鼓书以坐唱为主,在演唱长篇书时,由多人分任其中的主要人物角色,以独唱、对唱、齐唱等形式来表述情节和刻画人物。演唱者分操乐器伴奏,弦乐有京胡、胡胡、月琴等四大件,人数再多时,可加三弦、二胡、中胡等。 鼓儿词唱腔以慢板为主要板式,另外有抢板、散板、哭板等;柳调唱腔以平板为主,另外有鼓板、小哭板、散板及起、送、导等过渡板。在演唱短篇曲目时,由一人主唱;在演唱长篇鼓书时,由多人坐唱,分担生、旦、净、丑等角色,以独唱、对唱、齐唱等形式,来表述情感和刻画人物。
    
    

    

    三、传承价值
    襄垣鼓书的音乐唱腔丰富,由早期传统的“鼓子词调”和后来形成的“柳调”两个系统融合而成,属于板腔体裁,其音乐唱腔不仅具有快、慢、跺、抢等多样性的唱法,而且有着哭、悲、喜、怒等功能化的唱腔,并有起板、二性板、紧板、慢板、散板等多种板式,和10多种常用的器乐伴奏与闹场曲牌。长期的发展流变中,又逐渐吸收、融汇了当地的地方小调、道士化缘调、民间叫卖调以及梆子、落子、秧歌等等的唱腔元素,深受当地民众喜爱。
    襄垣鼓书是现存北方鼓书类曲艺中历史较为悠久的曲种之一,不仅保存了许多宋元“鼓子词”的艺术基因,而且吸收化用了明清以来诸多当地民间相近类艺术的诸多元素,说唱方式独特,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学术价值。长期以来,举凡节日娱乐、婚丧嫁娶、祈福禳灾、兴建迁徙等生活礼仪和民俗活动,都有襄垣鼓书的演出作为重要的仪式和内容,至今在当地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许整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