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其它曲艺 >

弹词曲牌(3)


    令令调-周云瑞
    由书调衍变而成。唱词口语化,上句都加有“令啊又令啊”语助词,和下句一气呵成。无句间顿挫和六字拖腔。节奏明快、流畅,宜表达诙谐情绪。如《白蛇传•捉白》唱段,用此调演唱。
    海沦调-周云瑞
    衍化自民间小调。弹词吸收后融于书调中演唱。七言上下句式,曲多于词。转腔频繁,感情凄怆。传统书中常用。如《描金凤》中汪宣沦落街头求乞时即唱此调。中长篇弹词《双按院》中杨传、李乙临危设计时,用急促的板速演唱,效果颇好。
    新海沦调-周云瑞 
    海沦调和令令调合起来,并加上有调的数板。
    耍孩儿-陈希安
    亦称“道情”。弹词曲牌。清代广泛流传的民间小曲。渊源于南宋后的“渔鼓”,以渔筒简板作击节伴唱。唱词定格与南北曲曲牌不同。弹词演唱的是江苏一带民间艺人所唱的四句三言、六句七言,54字的多段唱腔。长篇弹词《珍珠塔》,方卿得中后乔装道士戏弄姑娘“唱道情”即用此调。演唱中用三弦琵琶以“摘弹”手法和低音“6”交叉,摹拟渔筒简板击节声。经弹词演员周云瑞对过门作了丰富发展,加强了音乐性。 
    南无调-周云瑞
    弹词曲牌。演变于民间小调。弹词书目中一般用于僧尼空门自叹,用常言俗语演唱。七言二句。曲调简捷、顺口,除可加衬词外,句前句后分别加有“南(哪)无(嘛)、嘛哩嘛呵萨”以及“阿弥陀佛”等语助词。长篇书目《荆钗记》中女尼用此调。
    山歌调-刘天韵
    民间小曲曲调名。流行于江南吴语地区,又名“吴歌”。为山野、田间劳动时即兴歌唱。七言四句,28字为一首。曲调舒展、流畅,自由放歌时可大量增加衬词。内容多为耕耘、采伐、时令和情歌等。传统弹词书目中较常用,如《双珠凤》来富唱山歌,《三笑·唐伯虎追舟》船家唱山歌,唱时在歌尾加三声“吠呜唆”语助词拖腔,增加了曲调的歌唱性和趣味性,成为其特色。
    汶水歌-周云瑞
    山西汶水地区的民歌特色。
    刀切戏-华佩亭 朱慧珍
    源于安徽刀切戏。
    文书调-冯筱庆
    苏州文书曲调名。渊源于宝卷等曲调。1937 年前后,王宝庆始创以七言白话韵文,用小三弦自弹自唱(二胡伴奏),称“苏州文书”。书目有《白蛇传》、《玉蜻蜓》等。并有《十叹空》唱篇,较流行。曲调无高腔,且变化不大,但朴实、平稳,旋律动听。1959 年,上海人民评弹团演出中篇评弹《三约牡丹亭》时,吸收为曲牌。作为大踱唱篇曲调,颇为传神。
    快文书调-孙钰亭 
    由于内容角色的需要,节奏要比文书调来的快。
    九转三回调-杨振言
    亦称“扭转三环调”。弹词曲调。由“俞调”吸收民间小调衍化而成。上下句唱腔,旋律固定,转腔特多故名。速度中庸,调式主音为“3”(mi),此在弹词中较少见。宜表达悲怆情绪。长篇弹词《双珠凤·坟吊》即用此调演唱。
     (责任编辑:admin)